小的不正规的药批公司,不用自己承担配送药品的工作,只需要为药厂提供一个经过药批公司的发票证明,就能从中赢利。这种情况可能即将成为历史。
《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下称《流通规划》)5号出台。规划要求到2015年,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温再兴表示,药品流通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市场集中度低,提高行业集中度迫在眉睫。
“我国药品流通行业一直存在小散乱的情况。”九州通副总经理牛正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仅影响行业发展,也增加了药品流通成本。”
根据商务部披露的数字,我国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药批企业有491家,占药品批发企业的3.7%,药品批发前三强仅占全国销售总额的20%,零售前三强仅占全国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的5.6%。
在美国,药品批发企业总共75家,前三家公司占据了美国市场份额的96%。
按照正规流程,药品从药厂出来以后,进入药品流通企业药批公司,由药批公司统一保存并配送至药店和医院。这样杜绝了制药企业和终端销售的联系,能有效防治商业贿赂等。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不少药厂从小药批走一道程序后,自己派医药代表进入医院推销药品,给在处方中开药厂的药的医生医生一定的物质奖励。
“天价芦笋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这些不规范的小药批不仅蚕食了正规药批的市场份额,使正规的药批公司难以生存,更重要的是导致药价,特别是医院用药价格虚高。”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表示。
《纲要》为中国药品流通行业设定了“洗牌”目标:将是否符合行业规划作为行业准入的重要依据,对违法违规和不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的企业要限期整改,严重的取消经营资格。到2015年,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并加强行业布局规划,健全准入、退出制度。
“在推动药品流通行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政府不会大包大揽,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温再兴表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