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政策信息
公立医院改革,需要从政府和行业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时间:2011-05-16 11:27:32来源:作者:赵磊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已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我们有必要廓清一个问题:公立医院是干什么的?公立医院是政府向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益医院,换言之,公立医疗服务是纳税人用税款向政府购买由政府藉以公立医院提供的公共服务。因此,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让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是公众的呼声,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内应有之义和新一轮医疗体制不可动摇的改革方向。这在中央领导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指示精神中可以得到全面的解读。

    那么如何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本位呢?重点要解决如何彰显公益性的体制和机制。需要强化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需要政府起主导作用,加强投入,从政策上引导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二是需要公立医院从业人员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核心是是医疗价格,即缓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问题。

    首先是政府主导方面的问题。从近年来市政府的投入来看,每年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投入的方向主要用于公立医院的建设,对发挥公益性的本质尚没有起到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资源布局和配备等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通过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调整降低医药费用上涨的重要手段,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不能演变为“穷人进社区、富人进医院”!无庸讳言,目前医院建设日益高档化,称之为“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这里的“不同层次”其实也存在重点问题:是以一小部分富有阶层为基本层次,还是以广大中低收入人群为重点?我们认为,无论是社区卫生还是医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样的,这里所指的“人民”是具体的,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如果把医院建设层次设定为高收入人群,使普通群众望而却步,对群众、对医院都没有好处。医疗价格收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大家的眼光集中在药品价格上,对医疗价格的定价问题往往忽略。如果仅降低药价、调整上涨医疗价格,此消彼长,依然解决不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问题。

    再说说行业监管方面问题。行业的管理水平、医疗环境的安全性、医疗质量、运作机制的定位、规范化行医等问题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十分重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是医疗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和落脚点。由于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对针对病情辨正施治,从病人的实际出发,遏制乱开药、开高价药、自费药的情况还没有真正放到重要的位置。医疗费用上涨,引起群众对医疗行风的不满,从本质上讲,供给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各医院把追求经济收入作为管理目标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医疗费用的上涨将成为必然。有关部门为了遏制医药费用的上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规定了各类别医院药费不能超过整个费用的比例。但由于没有明确规定总费用的上限,因而医院就可能通过总费用的扩大,来掩盖药费在总费用中的比例。

    所以,要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体现公益性,需要从政府和行业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是加强投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让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并做到既要解决公平性,又要解决投资效益。第一要适当改变投入方向,强化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使“关口前移”,战略上达到“预防为主”;第二出台政策要符合群众的承受能力,防止此涨彼消。第三在公立医院建设方面要加强宏观调控。公立医院建设应遵循“基本需要-高级需要-特需需要”的原则而不是相反,让不同层次人群都能在公立医院就医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次是加强监管,发挥医院的公益性质。要进一步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除了强化刚性的教育之外,更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的需求放到首要的位置。医生应该经常与病人做换位思考,急群众所急,向群众所想。让“患者以最低廉的费用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这一改革最终目标作为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要进一步完善控制医药费上涨的各项机制,改善医疗服务,降低费用,以符合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不仅要了解医院内部的情况反映,更要听取广大群众的呼声;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未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完善改革的运作方案。各医疗单位要把遏制医疗费用上涨的措施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考虑,制定措施。如对日门诊费用和床日费用的增幅控制等列为目标责任的重要控制指标。要通过医院内部的降本节支、依托服务的拓展延伸等措施,从内部挖掘潜力。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对一些具体的措施,如控制医疗费总支出及药费的比例、自费药所占的比例等,予以完善。通过机制的完善和落实,把医疗费用的上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市情民情出发,调整医院内部建设。要克服就高不就低的趋势。不管是何种机构,离开了最基本市情民情,结果就可能离开了群众。在任何情况下,富裕阶层总是少数。因而各医疗机构不仅要在宏观上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来建设,还要在内部建设中完善定位,形成合理的布局,让不同层次的群众在各医院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就医位置。

   总之,公立医院改革应该遵循党中央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的要求,向卫生改革的目标靠拢,真正做到以患者利益为重的轨道。通过改革让群众感受到改革的实际利益,在医院利益、患者利益、社会利益之间实现平衡,并从中体现政府和公立医院的责任。通过改革,彻底告别“以药养医”、“以械养医”,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本为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愿景。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