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政策信息
“人均卫生费25元”该触醒两根神经
时间:2011-06-02 15:23:17来源:作者:马志成

  卫生部24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情况。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秦怀金称,2011年,人年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各级财政投入资金总额将达到300多亿元。秦怀金称,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改近期重点任务。(据5月24日中新社)

  一年300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在秦司长眼里,觉得不少了。所以,我们才容易从他的这番言论中,感受到一种“成绩表达”的意味。特别是,秦怀金称,截至2010年底,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率分别达到48.7%和38.1%,超额完成了2010年医改任务目标。看到这个所谓的为民建健康档案,我很迷茫。不知这个档案在何方,也不知这个高比率的数字支撑点在哪里?

  这至少该触醒两根神经。一是公共投放的资金效率问题。人均卫生费25元,当然太少了。但我们对公共财政投入到卫生领域的有效监管的欠缺问题,更感忧虑。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截至2010年2月,全国各级财政已为医改一年支出3902亿元。短短一年时间内投入3900亿的财政金,这个济民意识的回归与投入步幅的巨大,可谓空前,但收效却甚微。记得卫生部长陈竺便直言,当前医改各种工作不平衡、不协调,有四成居民不满当前医疗服务。这么多人对公共医疗服务感到不满,可见看病难问题仍未缓解。

  单拿媒体曝光的湖南湘雅二医院来说,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出厂价15.5元,医生处方到患者手中,价格竟飙升到213元;某省城几大医院,一查便有上百名医生集体性收医药红包……试想,如果医疗、医药监管领域存在这些窟窿,那再多的财政金投入,也无法填补“药品们”雁过拔毛之漏。只顾投入不顾投入的公平与效率,除了继续滋长一些机构和一些人的大把攥利的野心之外,对处于最终端的普通患者裨益稀微,甚至“负收益”。

  这对“后医改”往深度掘进来说,这一种现实触醒,我们当清醒地意识到,只有“钱”进,没有“管钱”和问责跟进,要最终收获新医改佳绩,难上加难。另外,还应触醒社会的公平神经。这边是医院大呼小叫称差钱,那边却是五旬村妇“自剖放腹水”的心酸场面。近日,听我的一名邻居说,他的在企业退休的爱人刚到一家三甲医院去做阑尾手术,不知啥原因伤口感染,花了8000元医药费,回来去报销医保,竟只报2000多元医疗费。这还是在成都,那些偏远城镇的企业职工,生场大病几乎让他们倾家荡产。

  而那些干部病房,不仅费用全报,还可能“生病赢利”。可见,这么多百姓对当前医疗服务感到不满的现实,尚未对卫生部门形成一种鞭策。一些机构仍只图在这场改革中占据利己的有利地形,以“被差钱”和“被差权”作为理由,大有隔岸观火的意味。所以,要改变当前医卫资源配制不公与财政投入失衡与失监的局面,需要我们的制度来一次壮士断腕的意识革新,全面整合各方利益阶层的建议甚至批评,反思成因,制衡和监督后医改相关配套细则拟制者的“权力自肥”冲动,从而让公民尽早看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的那一天。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