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政策信息
提高筹资标准,“新农合”为农民保医疗
时间:2011-06-07 08:48:16来源:作者:马志成






  直击决策

  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务院作出决定,第四次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新农合”作为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不仅为中国亿万农民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而且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新医改的一道亮丽风景。

  “新农合”艰难起步

  如何建立有效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解决中国8亿农民的看病就医和医疗服务,这个难题始终困扰着政府和卫生决策部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全国推行农民与乡村集体共同出资、农民之间互助共济的“合作医疗”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基本医疗卫生问题,曾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评价。随着农村经济模式的转变,集体经济的瓦解,传统合作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持续。90%的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寻找一种适合现在经济发展的新的农村医疗制度成为政府决策部门的当务之急。

  国家出一些钱、农民出一些钱,走互助医疗形式是否是一个解决途径?经过多部门的调研、长时间反复的讨论和抉择,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2003年,我国开始在全国300多个县市全面实施“新农合”试点工作。

  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合作医疗处处长傅卫告诉记者,“新农合”试点从低水平起步,主要目的是探索建立“新农合”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新农合”最早是政府财政补助20元,农民个人缴纳10元,每人每年一共筹资30元,主要是按比例支付农民住院和大病医药费用。

  想为大家办好事,也未必得到大家的认同。“新农合”试点工作之初,基层政府和卫生管理人员几乎是挨门挨户的做工作,有的农户家甚至去了七八次,农民不信任“新农合”,“这不是又搞集资吗?这不是乱收费吗?谁知道看病能不能报销!”耐心的解释,一次次的上门做工作,“反正10元钱也不多,交了试试吧。”有些农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缴纳了“新农合”费用。

  事实增加了农民的信心,通过试点,切实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就医困难,参合农民得到了好处,拥护“新农合”的农民越来越多,经过5年的努力,2008年“新农合”制度实现全面覆盖,也基本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村实际的制度框架和管理运行机制,建立起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投入逐步增加

  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平稳运行,“新农合”的筹资水平也逐年增加。2006年,“新农合”筹资额从人均30元提高到50元,2010年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新农合”筹资额达到人均150元。2011年,“新农合”第四次提高筹资标准,政府对“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农民个人缴费也将适当提高。

  如此大幅度提高“新农合”政府财政水平的原因是什么?200元是如何测算的?傅卫告诉记者,筹资水平的提高主要视农民对“新农合”的接受情况、政府财力、农民的收入水平、“新农合”制度运行等情况而定。

  傅卫表示,2011年“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增长幅度较大,一是因为“新农合”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成为行之有效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二是促进了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释放与扩展;三是农民个人承担的医药费用负担还比较重,应继续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四是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有能力在“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一般而言医疗保障制度承担到医药费用的70%—80%,才能有效缓解医药费用负担又不导致过度利用。目前,“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才达到60%。因此,筹资标准还应逐步提高才能达到理想的保障水平。同时,这一筹资标准应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建立起稳定的“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才能使“新农合”的保障水平保持在理想的状态。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傅卫介绍,“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后,给卫生部门提高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参合农民享受到增资带来的实惠,卫生部要求“新农合”要实现“两提两扩”。两提,即提高补偿比例,将“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提高到70%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将提高到平均5万元;两扩是指普遍开展门诊统筹,把门诊费用逐步纳入报销范围,扩大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的病种和试点地区范围,各省全面推开儿童先心病、白血病试点工作,并逐步将治疗效果好,费用负担较重的大病纳入“新农合”保障水平的试点范围,减轻农村重大疾病患者的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新农合”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使农民有钱看病,敢于看病,彻底改变了以前农村“小病扛,大病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

  资料显示,2003年到2010年,全国累计34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新农合”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实现形式。

  加强监管是重中之重

  2010年,全国“新农合”基金总量已达1300多亿元,今年将达到2000亿元。“新农合”管理的参合人口有8.36亿,且居住分散。监管的定点医疗机构有70 多万所,层级较多且绝大部分是基层医疗机构。但是,“新农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全国管理人员只有5万多人。在目前条件下“新农合”基金管理压力很大。2010年,审计署调查表明,部分地区和机构存在骗取、套取“新农合”基金的情况。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直言不讳。他指出,这些事件虽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极坏,各地应引以为戒,对违规的机构应采取通报批评、取消资格等处罚措施,违法行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绝不姑息。

  傅卫介绍,“新农合”制度从建立之初就实行“筹钱不管钱,管钱不用钱,用钱不见钱”的“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基金管理模式,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基金运行安全。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会议上说,做好“新农合”综合管理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卫生部门要发挥统筹管理的优势,一手抓“新农合”医疗保障,一手抓医疗服务管理,量入为出,尽力而为。目前“新农合”制度要不断巩固发展,以后也不能削弱,“新农合”制度要公开接受人民的监督,最大程度保证群众得到实惠。

  ■ 相关链接

  呼伦贝尔市65万余名农牧民参加“新农合”

  截至4月末,呼伦贝尔市筹集“新农合”基金2331.88万元,旗市区配套资金379.88万元,参合农牧民个人筹集1999.29万元,上年结转147.2万元。截至目前,呼伦贝尔市共有农牧民654061人参加“新农合”,按常住人口参合率为97.5%,按统计人口参合率为91.69%。参合人数比去年增加22121人,参合率提高5个百分点。(据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网) 

  甘肃张掖开展“新农合”“一卡通”试点工作

  为全面推行新农合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即时结报工作,开展“新农合”“一卡通”试点,逐步达到农民持卡在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就医和结算的目标,近日,张掖市山丹县按照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本县实际,积极与中国农业银行山丹县支行合作,推广使用“金穗惠农新农合医疗联名卡”。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