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政策信息
一座城的探索与期盼
时间:2011-09-14 13:43:51来源:作者:赵磊

  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医改五项重点任务之一。作为全国试点,鄂州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目前正在深入推进中。

  公立医院姓“公”,既为公立,自当公益。但是,公立医院回归公益,绝非简单地“政府加大投入”而已,这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让群众不再看病难、看病贵,同时要保证医院平稳运行,维护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是一

  道难解的“三赢”课题。

  本报记者走进鄂州探访,希望鄂州先行先试的改革路径,可供各地思考与借鉴。

  鄂州是全国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这也是我省唯一的试点城市。

  随着医改日益深入,鄂州的试点工作进展如何?8月,记者赴鄂州采访,探寻一座城市求索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的路径。

  政府的驱动力

  公立医院改革,无疑是医改的深水区。去年卫生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改革的指导思想,首当其冲就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某种程度上,公立医院基本都活得挺好,但公益性体现得不够,这主要是体制性障碍使然。公立医院改革,更多来自外力驱动,目的就是实现公益性回归。因此,政府角色定位尤为关键。”鄂州市卫生局局长沙宜春说。2010年8月,鄂州由政府牵头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集中行使公立医院发展建设战略、总体规划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如审议医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大型设备采购、医保偿付标准、人员岗位设置及财政补贴标准等,以保证对公立医院人、财、物的投入,并代表政府评议医院和院长。同时,在职能管理层面成立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以政府出资人身份,负责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提出医院高管的聘任建议。

  翻开数易其稿、反复论证的《鄂州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对政府职责作了清晰的描述,包括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治理机制、完善补偿机制、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和推行医院惠民便民措施等八个方面。

  开展医院院长“职业化”探索,是鄂州的亮点之一。

  今年6月22日,从省人民医院聘任为鄂州市中心医院院长的王卫星正式到任。

  此前,王卫星是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鄂州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其任命时,全票通过。“市领导交给我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出一批具有院长之才的管理骨干。”王卫星信心满满。

  重置医疗资源

  8月18日,鄂州中医院康复室,患者小魏在护士协助下,认真做着康复训练。

  小魏今年25岁,因下身瘫痪住院,是从武汉某三甲医院转院来的。“转回鄂州之初,最不放心的是治疗质量。”几个月的治疗没让小魏失望:“这里每次针灸半个多钟头,服务也好。在武汉一天得花1000多元,这里只收100元,负担轻多了。住院4个月,体重从45公斤恢复到了65公斤。”

  在一旁指导小魏康复训练的医生操良松说,今后像他这样的转诊病人会越来越多。这是因为,武汉的同济、协和等6家部、省属医院,与鄂州4家公立医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重点帮扶鄂州公立医院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在人员培训、技术管理、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方面提供援助。“近年来,我们加强同湖北中医药大学、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的联系,着力培养医疗人才,成效初步显现。”鄂州市中医院院长邵义文说。

  过去,因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成为鄂州市公立医院发展的瓶颈。在全省三甲医院中,市中心医院规模最小,仅640张床位,总体诊疗环境低于全省三甲医院平均水平。

  为此,鄂州市投资4亿多元用于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市中心医院住院楼改扩建工程进入最后阶段,床位超千张的22层新门急诊综合大楼已动工;已竣工的中医院大楼飞檐斗拱,颇具传统特色;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楼进行了翻修,医疗环境明显改善。

  同时,推行新农合、城市居民医保、职工医保“三网合一”,打破城乡差别,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该市投入4000万元改善乡镇卫生院办医环境,通过对口支援、分工协作,建立基础首诊制度,让更多专家到社区和农村满足居民就近看病的需求。市中心医院领办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中医医院领办南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鄂钢医院领办鄂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官柳社区卫生服务站。

  邵义文介绍,鄂州中医院已连续派出5批医生到基层医院驻点,在凤凰街办南塔社区,创建国家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记者来到燕矶镇中心卫生院,见到正在输液的叶大爷。他说:“一般的病,都在这里看,不用往城里跑。而且,这里的报销比例比在城里高。”

  提升就医感受

  刘大爷到鄂州市中心医院住院后,医生按照脑梗塞的临床路径实施治疗。

  医护人员按规定路径做完体格检查、完成各项辅助检查、阅读CT扫描结果后,进行了初步诊断,随后与病人家属沟通,决定初步治疗方案。

  目前,刘大爷每天打点滴,辅以口服药物治疗。护士帮他更换体位、擦澡、洗头甚至剪指甲,密切观察病情。“他们服务真贴心到位啊!”刘大爷说,“临床路径的各个检查项目和治疗措施,医院都告诉了我。流程规范了,费用也降了,这两点让我很放心。”

  据介绍,鄂州市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已在多家医院推行4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从制度层面倒逼医院控制成本,降低医疗费用。

  同时,该市推广市中心医院的“冬梅护理”模式,实施全科、全程、全责护理服务,对病人整个就医过程提供亲情服务,让人性化服务覆盖全市医疗机构。

  在鄂州市妇幼保健医院,以前病人候诊时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现在,每个候诊点都有凳子坐,有水喝。医保手续直接在大厅快速办理,门诊大厅秩序井然。“实施医疗惠民措施38条,创建优质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患者就诊舒适度。”鄂州妇幼保健医院院长马细东说。

  鄂州,正航向公立医院改革的“破冰”之旅。市长韩进表示,医改是渐进的过程,公立医院改革任重道远,不能急于求成,要不断探索新办法、新举措,使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的成果。

  【访谈】;

  以创新促医改惠民

  专访鄂州市市长韩进

  “鄂州作为全国试点、全省综合改革示范区,要在探索医改机制和推进惠民措施方面,坚定不移地举全市之力继续下工夫。”鄂州市市长韩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陈,以创新精神探索“鄂州能突破、湖北能推广、全国能借鉴”的科学发展经验,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医改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举措。”韩进表示,“为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可持续发展,政府作为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者,在其中应扮演主要角色。”“目前,鄂州市正按照体制改革和惠民同步进行的思路和工作方法,积极稳妥推进创新试点展开。”

  具体而言就是实行管办分离,建立“三位一体”的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市政府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组建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挂靠市卫生局,以政府出资人身份负责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提出医院高管的聘任建议(目前中心已正式运行);在公立医院设立理事会,理事会行使决策权,院长负责执行,医院管理层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医院职代会进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决策科学、运行规范的现代医院组织架构,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公立医院办医模式。在此基础上创新补偿机制,建立渠道多元、持续长效的经费保障体系;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城乡共治、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奖优罚劣、人尽其才的人事分配制度;创新服务理念,建立流程优化、运转高效的惠民便民服务机制。

  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变革的同时,围绕群众当前关注的突出问题,着眼降低群众医疗负担,全面推广惠民便民的措施。实施单病种付费、推行基本药物全覆盖、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5元门诊”、实行急救患者先诊疗后结算等38项惠民措施。全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次均费用为35.2元,住院次均费用为1097元,就医费用有所下降,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市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为93%,基层医务人员对医改的满意度为95%。

  百姓的认可和口碑预示着,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正逐步回归。

  韩进介绍,“医改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鄂州目前的改革还只是一个初步的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但通过近两年的改革实践,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对未来也做好了准备。”

  【现场】 ;

  一所乡镇卫生院里的笑声

  付保国是鄂州市鄂城区燕矶镇松山村八组的村民,由于脚伤,大清早就赶到镇卫生院打点滴。“现在医药费很便宜,一瓶吊水只花了17元。”付保国笑着说。

  付保国边说边从兜里掏出医保证给记者看,“就是这个证,有了这个证就有新农合报销。以前一针需要花掉四十多元,现在便宜多了。不仅药费便宜了,卫生院的环境也比以前好多了,还可以住院。”付保国的笑容中带着满意。

  燕矶卫生院的原址在江边,破旧不堪。2007年,由政府投资数百万元搬迁到镇区,占地面积16亩,开放病床60张,服务人口5.1万人。

  搬迁后,卫生院的医疗环境改善,治疗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卫生院院长李玉平表示,“现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相当于以药养医。实行零差价之后,药品上我们一分钱都不赚。”

  李玉平告诉记者,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医务人员收入的影响并不大。现在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靠医院的诊疗、服务、手术等收入来发放,绩效工资则由财政按编制补贴。医务人员观念由此转变了,老百姓也更放心地在家门口就医。

  据了解,2010年该院就诊人次19117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919人;住院平均费用1102元,比前年下降30%;门诊平均费用28元,下降35%。药品销售收入102.7万元,比前年同期的218.6万元减少115.9万元,实际让利群众103.1万元。

  【呼声】;

  改革需要多方互动

  访鄂州医改专家组成员郭辑

  郭辑,鄂州市中医院院长助理,市公立医院改革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接受记者采访时,郭辑表示,医改的目标是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体现惠民性。公立医院是社会卫生服务的公益机构,但以往因投入不足,不得不通过盈利来维持生存。建立通畅长效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出资人制度,让公立医院远离过多的市场化因素,回归公益性的轨道,是公立医院在改革中的几个关键点。

  目前,鄂州市建立城乡医疗共同体,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使老百姓少跑路,不花冤枉钱;省城的6家大型医院对口支援,使鄂州4家公立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建设步入正轨;医院内部绩效考核的“一杠一薪”制,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

  郭辑认为,公立医院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探索。现有的基本药物招标制度、药品顺价加成等关键性问题,仅凭一地之力,很难推进。另外,医改实践还需多方互动,政府要在医疗投资体制和补偿机制上进一步推进改革,促进绩效、分配、监督、服务流程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并引导群众转变就医观念,积极参与医改。

  【心声】;

  一位“空降”院长的决心

  在鄂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办公室,具有学者气质的王卫星热情地接受了记者采访。“来的时间不长,主要是调查研究,情况摸得差不多了。我对新使命充满信心。”王卫星开门见山。

  从1997年起,王卫星先后担任省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副院长、副书记。今年6月,受聘为鄂州市中心医院院长。

  王卫星的“空降”,是鄂州市推行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的第一步。尽管他仍保留了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的职务,所谓的“职业化”还不够彻底。

  到鄂州就任前,王卫星甚至没有到鄂州进行过一次最基本的“探营”。

  “机会摆在面前,我没有犹豫。摸惯了手术刀,这次要把改革之刀挥向整所医院,特别兴奋。”王卫星说。

  这项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王卫星回答时也没有犹豫:提高医疗质量。

  原因是,鄂州的重症病人转诊率在全省各市州中最高。这说明,作为全市最好的中心医院,从医疗环境到诊疗水准,都有待提高。

  “确保临床医疗水平,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基础,是公立医院确立公信力、保证生存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而研究医院管理上水平的问题。”


  为此,王卫星提出两个针对性措施。首先,规定所有临床科室的科主任,每周必须有一个下午全程驻房,了解病人情况,组织科室的治疗方案讨论;其次是全院每周一晚集中开展理论和业务学习。

  “心要静、不要浮,找准参照物和目标,一项技术一项技术的来。找出差距后,再派人到大医院学习,或者请专家到医院来指导。”

  王卫星的任期为3年。

  他的目标是:3年之内使中心医院的诊疗水平提高一个档次,让鄂州患者能够放心地就近诊疗;建成新门诊大楼,改善诊疗环境;建立较完善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培养一批业务专才和管理人才。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