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灸法、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这些常用中医疗法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熟悉,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活在记忆和传说中。与此相比,作为舶来品的西医技术CT、B超,普通大众似乎更加耳熟能详。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中医发展的窘境。
中医医疗服务资源状况如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月14日在北京公布了《2009年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回答了这一问题。这也是我国首次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的中医基本情况的全面调查。
现状,不容乐观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医疗服务资源状况、中医药服务提供情况、中医医疗机构运营情况、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情况、医疗机构中医药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医疗机构中医药科研基本情况、中医药发展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等七个方面,调查采集的为2009年数据。
报告显示,这次被调查机构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等各类医疗机构共计73.96万个。其中,能够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机构有44.07万个,占调查机构59.6%。
调查数据还显示,各类医疗机构(不含村卫生室)中医门急诊服务总量为6.71亿人次,占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服务总量的19.2%。
成绩看似不错,但具体到人均享有中医服务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报告显示,全国平均每万人口中医床位数为3.94张,每万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仅为3.06人。
同时,报告也并不讳言我国中医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譬如,目前我国中医药管理机构设置、相关政策落实在不同省(区、市)有较大差异。省级中医药管理机构的级别、编制、处室设置差别很大,有副厅级局,也有卫生厅内设中医处;人员编制数最多的省份有31人,而最少的仅有3人;处室设置最多的有7个,最少的仅为1个。地市级卫生管理机构中,中医管理人员独立编制数最多的省(区、市)共有55人,最少的为0。县级设置中医管理科室并有专人管理的县(市)比例最高的省(区、市)接近60%,最低的为0。而财政对中医机构的投入方面,人均财政拨款最高的省(区、市)为63.41元,第2位为27.26元,最低的仅为3.79元,最高是最低的16.7倍。各省(区、市)实行中医经费财政计划单列的地(市)的比例,最高达到72.7%,最低的为0。
除了政策落实情况的地区差异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在不同省(区、市)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每万人口中医床位数最高的省(区、市)为6.87张,最低仅为2.30张,最高是最低的3.0倍。每万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最高的省(区、市)为5.65人,最低的仅为1.45人,最高是最低的3.9倍。
同时,农村基层中医医疗服务网点还不够健全,农村中医管理机构也发展滞后。在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农村居民中医服务的最主要的提供者,但是目前尚有33.5%的乡镇卫生院和42.5%村卫生室不能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影响了所在乡镇、村的居民接受中医服务的可及性。
人才是关键,但村卫生室具有中医类别执业资质的人员明显不足。数据显示,能够提供中医诊疗服务的村卫生室总数有33.94万个,每月开出的中药饮片处方3500万张,但是村卫生室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资格的人员仅有4.76万人,村卫生室中从业人员的资质与大量的中医诊疗服务提供相比,明显不相称。
摸底是为了更好的布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认为,这次调查基本弄清了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机构、人员、床位、房屋、设备以及信息化建设等状况,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将为建立健全更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制度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报告数据显示,未来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意向需求为51.76万。其中,医院占36.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占6.5%,乡镇卫生院占14.7%,村卫生室占37.0%。
于文明认为,中医药人才资源确实不足,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和基层乡镇医院的专业人才资源严重不足。为此,国家局中医药局在对人才队伍培养工作方面已做好了相关的安排。
对于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给予了关注。
关于部分中医大夫通过网络开办微博,提供咨询和处方活动,于文明表示,从医疗咨询、健康科普的角度看,中医药管理局将对此给予关注和正确引导,并期盼这种方式能够给大众传播更多有关中医药学方面的知识。但如果是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介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必须有法律授权才可以,需要有资质的医生、有资质的机构和有资质的条件才能行使该项活动。
而对于一些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带来的问题,如政策虽然鼓励个人开办个体中医诊所,但各地还是出现对开办个体诊所的大夫尤其是退休的中医大夫进行限制的情况,于文明告诉本报记者,政策层面,国家是鼓励名老中医开办个体诊所,特别是鼓励退休的名老中医开办个体诊所的。有些措施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到位,没有兑现,这些地方将成为今后加强督导和指导工作的地方。目前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正在研究,且将要出台鼓励各级诊所,也包括民营资本开办诊所的政策和措施,未来,中医药管理局将给予个体中医诊所更大的支持力度。
对于中医未来的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结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正在推行“一揽子”措施。财政方面,正在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重点,更加注重向中西部和城乡基层倾斜,重点缩小中医药资源水平、服务能力的地区差异、省市差异、城乡差异;体系建设方面,正在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县中医医院建设;特色优势方面,正在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加强中医医院的管理建设与改革,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补偿机制和体制为重点,开展中医药服务财政补偿试点;人才方面,正在以高层次人才和基层人员培养为重点,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师承教育,抓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等等,积极推动在深化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