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综合新闻
武陟门诊统筹何以率先实现
时间:1970-01-01 08:33:2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水果
7月30日,《河南省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方案》确定,今年底我省将有30%的地区新农合实现门诊统筹;2012年全省所有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将全部实行门诊统筹。而在今年1月1日,武陟县就开始尝试取消家庭账户,全部实行门诊统筹;7月1日,武陟县又在全省率先将门诊统筹乡村两级的报销比例统一提高为30%,并提高报销封顶线,农民门诊看病每人每年最高可以报销100元—— 7月24日,武陟县乔庙乡陈村二组32岁的参合村民周明霞来村卫生室看胃炎。村医赛文山给她开了点药,共花费8元。按照新调整的30%的报销比例,周明霞可报销2.4元,报销补偿费用直接减免。 赛文山告诉记者,村民在门诊看病每人每年最高可以报销100元,在村卫生室看病与在乡卫生院看病的报销比例一样,村民得了小病也不拖了,来村卫生室看病的明显增多。 全面取消家庭账户,实行门诊统筹 武陟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一直处于全省前列。武陟县卫生局局长任国胜告诉记者,在门诊统筹之前,武陟县实行的是家庭账户。谈起家庭账户的弊端,他深有感触:由于农民个人的20元筹资统一划入家庭账户,用于支付门诊诊疗费用,农民认为看病仍然是花自己的钱,有了小病也不愿意去看。另外,门诊看病用完家庭账户的钱就得不到补助了,全部自费,影响了农民看小病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民的医疗保健需求。 门诊统筹就是将门诊统筹基金集中统一使用,对参合农民的门诊费用按比例补偿,有病得补助,没病得健康,增强农民的互助共济意识和风险共担能力。今年1月1日,武陟县在全省率先取消家庭账户门诊补助模式,全面转变为以村为单位的门诊统筹模式,即将新农合基金20元用于门诊统筹,80元用于住院统筹,实行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模式。 率先将门诊统筹补偿统一提高为30% 武陟县门诊统筹实行“按比例补偿、单次限额、全年封顶”的补偿方式。起初,乡村两级门诊补助比例为乡级22%、村级18%。乡级一次补助封顶为10元,村级一次补助封顶为5元,每人每年补助封顶为25元。 根据参合农民的反映,从7月1日开始,武陟县卫生局提高了补助比例、单次补助封顶和全年补助封顶线。乡村两级门诊补助比例统一调整为30%,乡级一次补助封顶调整为15元,村级一次补助封顶调整为10元,每人每年门诊补助封顶调整为100元。 “实行门诊统筹加上大病统筹模式,参合农民每人每年交20元钱,大病大补偿,小病小补偿,农民得了小病愿意及时就医,提高了门诊就诊率和参合农民受益率。”任国胜说。 出台政策,加强门诊统筹监督管理 在乔庙乡陈村村卫生室的“合作医疗门诊补偿登记表”上,登记着当天看病的十多名病人,每个病人都有签名,还按上了手印。乔庙乡卫生院院长赛盛昌告诉记者,每个参合农民门诊看病都要进行详细登记,看病后报销补偿款先由村医垫付。村卫生室每月拿着门诊补偿登记表等手续上报乡合管办审核,乡合管办连同乡卫生院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相关补偿凭证报县合管办复审,由县合管办按月核拨补偿款。 “为了确保农民受益,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强化现场监督。乡合管办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村卫生室、农户家中走访调查,了解参合农民门诊就医补助情况;二是实行公开查询制。对每月的门诊补助情况实行公开查询,本乡参合农民都可以在乡合管办查询到本村的补助情况,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简化手续。合作医疗就医卡每月不再上交合管办审查,解决了就医卡长期存放在卫生所的弊端和群众就医不方便的问题,基本实现了病人受益、村所发展、社会满意的目的。”任国胜告诉记者。 为加强门诊统筹监督管理,武陟县卫生局出台了“两查、两审、三统一”的管理办法。“两查”是查处方是否规范、用药是否合理、收费是否标准;查药品价格是否低廉、进货渠道是否正规、药品质量是否可靠。“两审”是审身份,即审查就医患者身份是否真实;审程序,即审查操作程序是否规范。“三统一”是统一补助程序、统一报销目录、统一档案管理。 实行门诊统筹半年来,武陟县参合农民受益41.11万人次,门诊费用2783.7万元,补助484.34万元;住院补助22762人次,住院费用5929.42万元,补助2142万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