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综合新闻
岳西:农技员有了干事的平台 改制激活“田秀才”
时间:2009-10-21 09:17:47来源:作者:
阅读提示
     岳西县在全省率先将乡镇农技站重组为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站。然而,重组后的农业综合服务站存在对农民服务脱节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该县在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县后,着手打造贴心的农技服务。
     农技站体改有喜有忧
     “八月采茶茶叶稀,采茶姑娘比高低,你几筐来我几篓,采茶姑娘笑眯眯……”时值秋季,在“全国新十大名茶”产地岳西,漫山遍野的茶园葱葱郁郁;唱了一个春季的茶歌,在大山深处再次响起。数十名采茶女正在高标准茶园里采摘夏秋茶。茶园主人余来权说:“多亏菖蒲镇农技站和农技员汪文彬,才有了生产夏秋茶的主意。一个茶季下来,不但茶厂有二三十万元的产值,每个采茶女也能赚上三四千元。 ”
     在去年开展农业服务机制改革前,余来权想都想不到有这样的好事情。2007年6月,岳西县在全省率先推广跨乡镇设置农技站,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全县农技部门根据服务区域半径、人数和特色农业,在全县设置了8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同时,根据各区域特色农业布局,在部分综合服务站增设了茶叶、蚕桑、高山蔬菜等专业服务站。改革后的服务站改变了以前单一技术服务的状况,进一步拓宽了服务领域,将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宣传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环保、农业执法等产前产后服务,列为日常工作。
     然而,体制改革后,农技服务人员的工作动力、工作效能等深层次问题,仍不能迎刃而解。来榜镇花墩村党支部书记王晔光当时就有自己的担心:服务站越并越少,人离得越来越远。搞得不好,农技人员路远了、心浮了、服务更少了。而一些农技干部也担心,服务项目增多了,压力变大了,待遇有没有区别?是不是和原来一样,干多干少还是一个样?
     机制再造农技员重返田头
     针对这些问题,该县又开始在机构职能和人员使用上着手机制重组。政府将农技部门的经营***务职能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公益***务职能,将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改变了过去在经济上单纯依赖当地的局面。
     为了让农技干部有干事的平台,该县组建起农业信息中心、区域农业信息服务站、村农业信息联络员以及农业信息基点户等“四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组织网络。通过互联网络、农技“110”咨询热线、进村入户、区域站咨询服务台收集需求信息,构建了稳定、快捷的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渠道。
     机制再造后,农技人员不再是基层行政事务的“助理员”和“勤杂工”,能真正做到集中精力务“正业”,一心一意搞服务。茶农胡春艳对此深有体会:“农技站并站前,找人是空号,急时是缺号,好不容易请到了,还对不上号;并站后,平时能见到,急时能找着,服务能对号。 ”
     为激活农业服务队伍的活力,该县又探索农技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持执业资格证书上岗,推行资格准入,实行全员聘用。鼓励县级农技人员到基层农业服务机构工作,基层优秀技术人员提拔到县级服务机构任职,实行县乡轮岗制度。2008年,县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共有5人到基层区域站工作,并兑现浮动工资、职称晋升外语免试等相关政策,共有4名表现突出的区域站专业技术人员被提拔到县有关部门任职。而对于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并及时公开招考录用,补充新生力量。
     40岁的查岳文从事农技推广10多年,初级职称的帽子也带了快10年,每次晋升中级职称时都因为外语不过关被卡住。2007年,他从县城调到基层农业服务站工作,一年后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免考外语直接评上了中级职称。王晔光深有感触地说:“我县在农技改革后,基层群众对农技人员的工作有了评判权,一些农技员在工作上像是换了个人,变过去的浮在‘面’上、谈在‘纸’上为深入‘点’上、落在‘实’上。 ”
     激活后的农业服务站大力创新农业服务方式,创造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广,与合作社合作推广等新方式。全县每个农技员都在包村联户制度下联系5个以上示范户,带动全县各类示范户984个。这些示范户又成为当地的土专家和田秀才,继续为更多普通农户服务,成为当地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强大辐射源。菖蒲农业综合服务站主动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合作,开展茶叶清洁化工程研究,直接带动该区域的茶叶无公害生产与加工,茶叶销售价格提高20%以上。
     提升服务期待“临门一脚”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让岳西农业服务体系脱胎换骨。但基于贫困县情,和许多农村县一样,仍然期待“临门一脚”。
     农技人员编制不足。以种植业系列为例,根据农业部《种植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测算标准》测算,岳西县种植业农技推广人员编制应为157名,但该县核定编制仅有111名。由于总量明显不足,农技人员人均包村联户数量较大,在农业生产季节甚至影响到了服务水平。
     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岳西县农技人员以与传统的粮油、养殖相关的专业居多,随着近年来该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对新技术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强,蔬菜、瓜果、中药材、环保、能源、市场营销等专业人员十分缺乏,补充新人的要求十分迫切。
     基础设施薄弱,工作手段滞后。目前全县8个区域站中有6个站沿用原乡镇农技站的办公用房,拥挤、破烂,设施陈旧,普遍缺乏土壤速测、肥料检验、农残检测、显微解剖等基本设备。农技推广工作总体仍停留在凭经验、靠口传身授的阶段。
     工作经费不足,绩效考核兑现有一定难度。职工工作经费每人每年预算1000元,不足正常需要的20%。由于工作缺经费、缺手段、缺条件,农技人员部分考核兑现存在一定难度。
    

关键词:岳西县,茶叶,秋茶,菖蒲镇,蔬菜,来榜镇,菖蒲,粮油,中药材,肥料

  安徽日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