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综合新闻
富锦靠绿色基地打开致富通道
时间:2009-10-21 09:18:35来源:作者:
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是松花江下游一颗璀璨的明珠。全境版图面积8227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设10镇和1个城关社区,境内有农垦建三江分局及所属3个国营农场。全市总人口46.4万人,市属耕地面积546万亩。富锦粮食产量和商品率多年居全省前列,新世纪以来5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是“中国大豆之乡”、“中国东北大米之乡”,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市、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70亿元,同比增长16.8%;财政收入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3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72元,同比增长2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80元,同比增长27.8%。
      富锦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展大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因其地处偏远,虽拥有公路、铁路、水路三大动脉,却处在运输网络的神经末梢,过去时常发生粮食“卖难”、农民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如何才能吸引粮食销区的买家、商家,让他们“舍近求远”到富锦来搞粮食加工、开展粮食贸易呢?
      不栽梧桐树,难得凤求凰。只有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把富锦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打造成品牌优势,才能走出偏远产区受制于人的困境。为此,富锦市抓住国家鼓励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契机,将建设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进行专项推进。通过几年努力,富锦546万亩耕地已全部实现了无公害化种植,创建了1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市粮食单产、总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大幅度增加。
      “绿色品牌”打开“黄金通道”,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有了重要保障
      经农业部批准,富锦市从2007年开始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08年,该市共建设基地150万亩,其中大豆基地100万亩,水稻基地50万亩。为充分发挥基地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富锦市一手抓标准化建设,一手抓产业化经营,确定了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黑龙江金泉集团富锦金正油脂公司以及5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作为基地龙头,予以挂牌保护,引导企业积极与农户签订和兑现订单,仅订单一项就促进农民增收2300多万元,市财政增加税收800多万元。
      品牌建设提上日程,先后有12家龙头企业、单位的产品或基地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认证,涉及种植业、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全市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已达193个。这些品牌加重了富锦农产品的竞争砝码,促进了产量、效益、农民收益的增长。
      2008年全市100万亩大豆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实现总产值6.5亿元,基地增收4070万元,户均增收2909元;50万亩水稻基地实现总产值4.2亿元,基地增收1.5亿元,户均增收1.1万元。全市整个农业生产也受到拉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增幅加大。与基地建设前相比,2008年,全市粮食单产提高28.8%,总产增长35.1%,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55.8%。
      “绿色基地”形成“洼地效应”,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壮大
      通过采取共建合营、产业经营、市场运营的运行机制,富锦逐步把基地建成了面向全国招大商、促进农民发大财的稳定财源,吸引了多家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
      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益海集团主动到富锦市签订协议并收购了九泠米业,拉动绿色食品基地30万亩;全国小家电行业领军企业九阳集团,采取“买富锦豆浆豆、送九阳豆浆机”的营销策略,在基地内生产的豆浆豆已于2008年推向市场,今年又签订了6万吨绿色食品大豆合同;大型食品产业集团———光明集团于今年3月13日与富锦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双方共建3000亩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绿色大基地引来产业大龙头,极大地提高了富锦市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
      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大庆分院分别与富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大庆分院共同建立了抗线大豆研究中心,解决了70多万亩大豆重迎茬地块不能产出绿色食品的难题,并产生了普遍的增产效果。
      “绿色理念”溶入“治市方略”,生态建设方兴未艾
      通过近10年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特别是近两年的基地建设,使生态、绿色、可持续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市上下形成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共识。富锦把绿色、生态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纳入全局,统筹考虑。为了建设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核心区,富锦提出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统筹,大力发展生态型、特色型、规模型现代农业,把绿色、生态农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市政府发布《通告》,除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外,还规定,只要是不符合基地建设要求的农药品种,一律不准流入该市。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2008年,市镇两级财政和农民共投入资金5亿余元用于农业生态环境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整合项目资金共1950万元,向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倾斜。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绿色意识”和相应技能也不断提高,农民自觉抵制高毒、长残留农药,主动进行测土配方施肥,2008年,全市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40万亩。各镇、村纷纷邀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绿色食品生产流程。通过这种方式,去年培训农民4万人次。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推广绿色理念和技能的田间课堂,全市每年建设市、镇、村各级示范区300多个,成了农民了解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重要阵地。目前,富锦市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已通过专家组验收,生态农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必将谱写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新乐章。
    
    

关键词:富锦市,建三江分局,国营农场,大豆,大米,梧桐,水稻,水产,绥化,农药

中共黑龙江省富锦市委书记刘臣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