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这是中国第二次对美国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目前国内外舆论一直把中国对美国肉鸡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视为对奥巴马批准美国轮胎特保案的“报复”,甚至引起了中美之间是否会爆发贸易战的揣测。笔者以为,这些观点更多是从时间因素上来看的,实际上中美之间的“鸡战”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所以中美之间鸡产品贸易不应与轮胎特保案联系看待,从产业本身分析,才可能真正看清未来的博弈形势和走向。
中国对于美国的鸡肉产品具有“掐脖子”的结构性优势。在美国也就折合人民币几毛钱一斤的大鸡爪,在中国的市场上能卖到几块钱一斤。也就是说,中国人爱吃“凤爪”、鸡翅的饮食习惯,使美国原本要花成本处理的东西居然能出口卖出好价钱,这不仅对美国养鸡业的整体成本分摊具有正面效应,且美国鸡爪几乎零成本的价格现实,同时决定了反倾销的认定灵活度完全掌握在中国手里。
一直以来,中国鸡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始终存在阻挠和障碍,导致中美鸡产品贸易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等局面,这是中美“鸡战”的根源。而从近期的消息面上来看,美国已经开始“松动”,就在九月底,美国国会与奥巴马政府已经达成协议,明确表示将积极扫清中国鸡肉制品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障碍,并将解除相关禁令,按照公开的计划,这份协议将包含在美国国会审议的美国农业部2010财政年度支出计划中,该协议将允许美国农业部向中国鸡肉制品开放美国市场。这个“战果”,可视为中国政府此前就美国鸡肉制品贸易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的一个胜利。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肉鸡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最终截止时间为2010年9月底,而美国将向中国开放肉鸡市场的计划时间也是在2010年,由此可见:只要一切顺利,“市场换市场”将在2010年成为现实,中美“鸡战”演变为激战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