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黑龙江省通过在全省粮食生产县实施主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用近1/3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出了全省1/2的粮食,在自然灾害频发之年确保了粮食生产。在高产创建活动的辐射带动下,全省粮食生产连续第6年获得大丰收,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全省农村今年在66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开展高产创建活动,落实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五大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面积5012万亩,比去年增加2093万亩。建设高产创建万亩连片核心示范点200个,比去年增加126个,覆盖了全部粮食主产县。经过高产创建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先后战胜了春季气温低、回暖晚、局地旱涝,5月份严重受旱,6月份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局地风雹、病虫害多发,8月份局地夏伏旱等多种农业灾害。
经过专家实地测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714.85公斤,比未创建地区平均亩产高205.53公斤,农民平均亩增收391.2元;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811.43公斤,比未创建地区平均亩产高377.8公斤,农民平均亩增收370.2元;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221.9公斤,比未创建地区平均亩产高88.35公斤,农民平均亩增收225元;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2700公斤,比未创建地区平均亩产高1050公斤,农民平均亩增收430元;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297.84公斤,比未创建地区平均亩产高84.24公斤,农民平均亩增收143.2元。五大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点平均比非创建区亩增产21.6%以上。
在实施高产创建工作中,该省结合实际,制定了《2009年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重点支持高产创建工作,突出高产创建活动确定的核心区,集中投向重点县。涉农金融部门调整存量,扩大增量,努力增加信贷规模,优先支持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同时,各地还组织和动员各级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垫付、赊销生产资料等形式,加大对高产创建基地的扶持力度。
针对影响全省粮食高产创建的干旱、低温和病虫等灾害,全省各高产创建区投入资金4.6亿元,新打各类抗旱水源井2.5万眼,新建塘坝216座,新建蓄水池689处,维修泵站1160处,清淤渠道3370公里,确保了高产创建区抗旱保种用水需要。充分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作用,扩大农垦对地方代耕规模,高产创建区全部实施了高质量秋季深松整地,为今年农业生产创造了适宜的土壤条件。
健全完善了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省财政投入500万元,进一步加大防害灭病财政投入力度。全省落实高产创建区“统防统治”玉米螟315万亩、农田鼠害近1000万亩;新组建300个专业化防治服务队,创建区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突发疫情扑灭能力全面增强。
各创建区坚持把农业标准化贯穿粮食高产创建全过程,提高高产创建科技含量。各创建示范县、乡、村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其中优质专用品种率达到90%以上,全面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并深入开展了积造农家肥活动,项目区亩施农家肥都在2立方米以上。全省发展高产专业乡、村298个,一些乡村还实施了整乡整村推进。万亩以上集中连片高产创建示范区达到1001个,涌现出玉米吨田建设、水稻亿斤乡和大豆超高产村屯等一大批创高产典型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