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花土村村民祁桂香胃部患有恶性肿瘤住院,家境贫寒的她看着住院单上巨额的医疗费一筹莫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她送来了及时雨,为她报销了18732.95元医疗费,之后她又享受到了8140元的民政补助。她逢人就激动地说:“是新农合和民政救助解决了我家的燃眉之急。”
祁桂香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受惠于这一制度许许多多的普通农牧民中的一位。自2003年9月全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海西开始试点后,境内县市相继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海西州全面建立了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随着新农合制度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全州参加新农合的农牧民人数不断增加,由2003年最初的3.5万人迅速扩大到目前的13.87万人。与此同时,新农合政策也不断调整和完善,筹资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参合农牧民人均筹资标准由最初的30元提高到目前的104.3元。据统计,今年,海西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应参合农牧民141278人,实际参合138706人,参合率为98.18%。其中,特困人口、五保户、优抚对象13239人,参合率100%。今年1-9月份海西州累计为48449名参合农牧民报销医药费用940.27万元。
海西州卫生局业务科高向伟说,为进一步缓解广大群众“看病贵”问题,海西州从今年4月1日起,全面推行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药品零加成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启动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9月底,全州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已累计让利群众近230万元,受到了城乡居民的好评。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