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百姓网讯(记者夏斐然、大学生周达娜)今天下午1:46分,记者跟随重庆市涪陵长江师范学院的24名在校的大学生,到涪陵区义和镇中心小学校,进行阳光1+1关注留守儿童, 大型公益活动,把8名留守儿童学生从学校接回家,到家里看一看,留守儿童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记者到中心校采访了校长白光权,白光权介绍说,全校一共有近600名学生,留守儿童学生有272人,占了一半。目前学校正在兴建,你瞧!新修的教学楼已建好,住宿式大楼在后面新建,共1600平方米,解决300名留守儿童的吃住问题,明年3月交付使用……. 留守儿童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正逐步改善……
长江师范学院的24名大学生们分为8个组,3人负责一个留守儿童学生接回家。下午2:21分第一批接送2名2年级一班的瞿伦倩(男孩)、瞿柳(女孩),离开学校….. 从福利院收养的藏族9岁男孩扎西卓呷和八岁女孩代鑫梅是同班(二年级二班)的留守儿童学生,放学后他俩主动要求在学校内在做作业,长江师范学院的周达娜等三名学生就主动去为他俩朗读,二年级语文上册课《3.植物妈妈有办法》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藏族的9岁男孩扎西卓呷用一口四川话,告诉记者说,我的家乡在康定,我爸爸车祸死了,妈妈去找新爸爸了,打我和我哥哥送到福利院里,我被现在的爸爸收养,送回到老家,现在的这个地方读书。
关注汉区的藏族留守儿童学生——扎西卓呷
下午3:22分,记者跟随藏族留守儿童学生——扎西卓呷离开义和镇中心小学校,陪同师院王祎梦等三名大学生一起到乡下家。在回家的路上三名大学生为扎西卓呷唱起了欢乐的《康定情歌》…….经过一个小时的路来到了扎西卓呷的家—鹤凤五社,他的伯妈(陈习言大娘58岁)在家不远的路口接扎西卓呷。据陈习言大娘介绍,扎西卓呷的生活由我来照看,是他的养父瞿伦伟收养,把他带回乡下老家的,暂时住上了2年多,我们都很喜欢他,对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据介绍,扎西卓呷刚来时,生活不习惯,现在好了,什么都吃,跟我们生活一样……下午6点钟三位大学生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扎西卓呷……扎西卓呷一在对女大学生王祎梦说,不要回去,在我家住。王祎梦说,好孩子,听话明天我们又来看你,好好学习……
一生未见妈一面的八岁女孩——代鑫梅,
师院大学生周达娜等三人来到了八岁,二年级二班的代鑫梅家,家里只有婆孙俩人。据了解,留守儿童学生代鑫梅的婆婆73岁,牙齿不好,几乎每天都牙痛。爷爷过世了,婆婆一人在家照顾鑫梅,每天还要勉强做农活。代鑫梅的妈妈来自云南的偏远山区,因为不喜欢女孩,在生下鑫梅几个月后就离开了。爸爸现在在黔江做木工,过年才回来一次。鑫梅没见过妈妈,爸爸也没拿过照片给孩子看,怕孩子受到打击。妈妈离开后,爸爸独自一人去云南接过两次妈妈,妈妈都不回来…..因为没有办结婚证……更主要的是在农村,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
鑫梅由于没人管教,有时不听婆婆的话。从希望小学坐摩托车到她家15分钟左右,走路要1个小时左右,仅限于大晴天,路上全是泥土,坑坑洼洼一片,上坡下坡多,冬天走路很困难,遇上下雨全是泥浆,根本无法行走。家里也没有电话,接电话要去对面山的人家去。孩子很爱学习,但因为婆婆不识字,周围都是特困家庭,都是老人在守家,没有文化人,没有人给她辅导作业,作业经常不会做,成绩始终好不起来……
重庆涪陵百姓新闻部夏斐然13996844144 大学生周达娜 408000 涪陵广场主席台3楼 2010.10.22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