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解除人民群众的忧愁”——这是政府办公室住阿勒腾也木勒乡克孜布拉克村全体工作队员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工作中坚守的信条。工作队始终牢记“访惠聚”六项任务和三项重点工作,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中接近群众,克孜布拉克村村民的院落、帐篷、草场、田间地头都印有他们的足迹,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送去温暖与关怀。
一是扑下身子接地气,用心用情为民生。工作队与村“两委”、村警务室组成联合走访组开始走家入户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在摸底调查过程中工作队队员积极争当民意调查的倾听者、民情日记的记录员,做到摸清村情民情,摸清群众需求及存在的稳定隐患。工作队还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发放便民联系卡等方式,收集梳理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3类,建立台账,详细记录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存在的现实困难,逐项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入户走访工作队准确掌握了影响村队长远发展的瓶颈制约,顺应各族群众的热切期盼,与村委会一起研究制定了村三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理清了发展思路。
二是上引下联办实事,热心帮助树信心。交通局协调沟通,帮助村里落实孩子们上学、放学车辆,解决了村里42名孩子上学接送问题;帮助贫困户海夏阿姨腿向残联申请了一辆轮椅,解决了海夏阿姨出行问题;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方法,帮助老百姓把滞留在家的鸡蛋销售出去,目前已为村民卖出2000多个鸡蛋;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用,大力开展送节目、送科技等文化惠民活动,已组织村民开展拔河、跳绳、扑克比赛等趣味性文体娱乐活动3次,发放科技书籍及材料600份,放映电影2场次。并利用冬闲组织村民收看种植、养殖以及党的惠农政策、致富技术等方面电教片3次。利用农闲时间,聘请农牧技术人员,举办“三贮一化”、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农牧实用技术知识培训6次。使农牧民群众依靠科技养殖增收致富的观念、能力得到加强,极大丰富了农牧民的业余生活。
三是民生建设筑基础,农牧民群众得实惠。针对县委提出的“种植业围绕畜牧业和旅游业转变”要求,大力宣传农牧民县委发展思路、克孜布拉克村发展计划及产业扶贫内容,引导农牧民树立经营理念,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并引导农牧民在庭院内种植蔬菜、果树,养殖家禽等方式提高农牧民收入,目前,已为4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家禽4000只鸡,147户贫困户发放400棵苹果树、1000棵葡萄树,培育5户育苗户,育苗10000棵,积极打造40户庭院经济示范户;积极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活动,为解决农牧民思想守旧,“等、靠、要”思想,接受新鲜事物和农村实用新技术能力差,缺乏致富能力等问题,按照县委统一安排,积极协调组织村干部、种养殖大户,赴塔城、乌苏、沙湾、昌吉、木垒进行观摩学习,学习兄弟县市先进的种养殖技术,直观的开拓视野、破解难题、感受差距;为改变克孜布拉克村传统种植业受益不高的现状,2015年工作队积极向乡党委请示协商,实施了1000亩的规模经营、连片种植管理的苜蓿高产试验田实验;政府办积极协调申请扶贫资金56.1万元,购买优质生产羊561只,均户10只,每只补助1000元;同时,针对克孜布拉克村养殖户多但不上规模的现状,组织成立1个养殖合作社,生产羊2000只,占地面积30亩,以合作社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农牧民增收,逐步打造“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养殖基地”相连的局面;大力实施“村村绿”工程。在村庄以北、公路沿线种植杨树3000棵并安装围栏。在居民点道路两旁补植风景树1800棵,并将绿化带及道路划分区域安排专人负责,基本实现村庄绿化、净化、美化,克孜布拉克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对全村道路及10公里砖围墙进行更新改造,刷写标语和制作宣传图画。同时,配合乡党委申报扶贫项目7个,总投资505.6万元,从庭院经济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畜牧养殖业、节水灌溉等七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入手,增强农牧民的“输血”与“造血”功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实现“九通、九能、九有”整村推进标准,让广大群众切实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稳步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