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名企之窗
野猪猎杀令出难行(图)
时间:2009-12-16 09:56:51来源:作者:过客
  作者:徐黎明


狩猎归来。本报记者徐黎明摄
  
  今年6月,我省有关部门批复了南昌、九江、景德镇等10个设区市猎杀野猪的申请。“野猪猎杀令”发出,深受猪害的山区农民似乎看到了希望。然而,记者连日来的调查结果却显示,除了少数地方外,大多数山区执行“野猪猎杀令”却力不从心。
  
  “山中无老虎,野猪称霸王”
  
  野猪比以前多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野猪开始成群结队或独自进村与村民“抢”食,甚至攻击人类。
  
  省野保局负责人认为,表面上看,野猪多了是由于生态好了,但实际上暴露了生态恢复的不平衡性。近年来,老虎、豹子等野猪的天敌减少甚至灭绝了,加上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实施,被列为非重点保护动物的野猪由于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繁衍速度非常快,造成“山上无老虎,野猪称霸王”的局面。
  
  这名负责人认为,野猪频频下山偷食庄稼,甚至攻击人类,除了失去它的天敌之外,跟它的栖息地改变也有关。野猪以各种植物的根茎、枝叶、野果等为食,原来山上原始的森林资源给食草动物野猪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但现在山上到处都是人工林,环境的改变,让繁殖迅猛的野猪在山上“揭不开锅”。
  
  今年计划捕杀野猪2万余头
  
  在猪害严重的地方,人们谈猪色变,山区广大群众发出呼声:“要猎杀野猪!”
  
  2002年的12月,面对越来越高的呼声,经九江市政府和省公安厅批准,武宁县成立了“护农狩猎队”,聘请20名经验丰富的狩猎人员,配备20支猎枪,首次开展捕杀野猪行动。2006年8月,我省林业部门下发通知,要求至2007年4月30日组织人员限量捕杀野猪1万余头和数千只华南兔,并由省公安厅和林业厅共同组织,发放相关证件到狩猎户手中,证件上专门注明了狩猎的种类、数量、期限及该用什么样的狩猎工具,并有专人负责监督检查。
  
  据省野保局动管科介绍,2008年,由于冰冻灾害的影响,我省没有批复各地野猪猎杀计划。今年6月,除新余市没有申请外,10个设区市捕杀2万余头野猪的申请获得批复,猎杀的比例为10,没有泛滥的地方仍然不可以猎杀。
  
  猎捕指标多数县市难完成
  
  猎捕2万余头野猪的指标虽已下发给各县,但由于农民手中的猎枪早已被公安机关收缴,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多外出打工,人们只有靠挖壕沟、用网捕等方式猎捕,进展缓慢,指标很难“完成”。景德镇野保站虽然将限额捕杀野猪的计划布置到县市区,但县市区一直没有付诸行动。该站工作人员称,由于枪支管理严格,猎捕队缺枪。即便有枪,一般人也不敢贸然上山捕杀,目前他们能做的是驯养一部分野猪。
  
  只有武宁县猎杀野猪行动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据称,目前武宁县的野猪数量在1万至2万头之间。该县野保站站长谢赣林介绍,在武宁,野猪每年以2000头的势头增长。从2002年开始,该县就有了专业狩猎队,当年捕杀额度为600至700头。武宁狩猎队队长张聘金告诉记者,今年该捕杀队成员增至36人,截至目前,已经打了300多头野猪,完成今年500头限额计划的一半以上。虽然每年都能完成捕杀任务,但老百姓仍然对野猪深恶痛绝,要求增加捕杀额度。
  
  目前我省只有靖安、修水、武宁、瑞昌、德安等为数不多的县成立了“护农”狩猎队并配置猎枪、猎弹。已配猎枪的修水县,野猪的活动范围已缩小到山边农田,不敢去开阔地,白天出来活动的次数也明显减少。而未配猎枪的彭泽县野猪活动范围大,甚至已到了城区周边城镇。
  
  “捕杀令”操作起来很难
  
  省野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野猪属于我省一般性的保护动物,保护级别比较低。按照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发放捕猎证就可以猎杀。由于野猪是一种比较凶猛的野生动物,攻击力强,各地缺乏具有狩猎经验的猎人以及猎枪管理严格等原因,不少县级政府根本办不出捕猎证。
  
  虽然各地呈送的猎杀野猪报告批准了,但执行难度很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省公安部门开展“收枪”行动,将村民的猎枪(铳)以及铁夹子等捕猎工具全部收缴。现在地方基本上已没有了猎枪,谁来执行捕杀任务成了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猎枪和子弹的销售和使用管理权限在公安部门,省野保局没有批准枪支使用的权限。公安部门对批准持枪证非常谨慎。
  
  专家建议用传统方法遏制猪害
  
  面对野猪泛滥成灾,有专家认为,关键还应从根本上理顺野生动物管理体制,加紧通过科研、放养等方法,尽快恢复其生物链条,让整个自然和谐起来。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必将自然出现制约野猪种群泛滥的因素。
  
  省科学院研究员、省动物协会副理事长戴年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灾区可适当采用传统的狩猎方法,比如大量使用铁夹,当然前提是要注意安全。为防止对人的误伤,可做个记号,提醒路人绕着走。对遭受野猪破坏的庄稼和果树,政府可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目前全省不少地方对野猪进行驯化,让“猪害”变成“猪利”,也不失为一条农民致富的门路。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