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企业自身要强化自我发展能力,要加大对产品研发和技术人员培训的投入,逐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报表,树立做大做强的目标。
日前,笔者对河南省新野县的65家小企业展开调查。调查发现,该地区小企业生存景气度明显下行,个别小企业濒临倒闭边缘,制约企业发展的新老问题交织,亟需多方助力,合力破解。
小企业生存现状。税收仍是企业最大负担。调查发现,企业除了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和17%的增值税两种主税外,还需要缴纳名目繁多的税费,如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外加各种费,如教育附加费、水资源费、残疾人基金、工会经费,以及工商、环保、卫生、质监、公安等部门征收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多达二、三十种之多,且不包括各种违规的罚款和滞纳金。部分企业主表示,小企业都是靠压低成本和利润空间以获得价格优势,其税前利润率多在10%-25%之间,如果足额缴纳各种税费,其利润基本会被摊薄怠尽,甚至形成亏损。调查中22%小企业选择曾经有偷逃税行为,53%小企业选择如有机会也会偷逃税,可见税费已成小企业发展的负担。
融资难题仍存在。新野县产业结构单一,纺织业一枝独秀,导致小企业对新野纺织(002087,股吧)(集团)有限公司依附性很强,聚集在其上、下游的就达150余户。从目前情况看,由于诸多内外限制性因素,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银行出于风控考虑,对小企业贷款较为谨慎,导致2012年前10个月小企业贷款增速低于全部贷款增速,进一步加大了小企业的发展压力。
小企业自身发展问题突出。一是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该县60%的小企业从事棉纺加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竞争优势,受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制约,绝大多数小企业很难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其进行产学研合作,严重制约了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二是人力成本上涨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该县多数小企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使得技术工人供不应求,薪酬上涨较快。而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却很少投入,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的供需矛盾。
对此问题,地方政府要加大税费减免力度。集中梳理现有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简化申报流程,并适时提高减免额度;要优化企业生存环境,规范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取缔乱收费;要积极推动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自律性行业组织,完善小企业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引导企业通过短期融资、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及信托产品等工具进行融资。
企业自身要强化自我发展能力,要加大对产品研发和技术人员培训的投入,逐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报表,树立做大做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