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平县银山镇丁庄母亲河畔,一个身着橄榄迷彩的身影,肩挎打草机正在专注打草。伴随着不绝于耳的嗡嗡打草声,参差不齐的高杆杂草被整齐地理了平头,草屑漫头飞舞,娴练的动作很难让人与一名甫参加工作的治黄新兵联系在一起。
他叫马文逵,1987年出生,是一位退伍军人,标准的黄河二代,现在是东平黄河河务局银山管理段刚参加工作不满一个月的治黄新兵。利落的平头,帅气且略带羞涩的面孔,强健的体魄,举手投足间依然散发着军人的刚毅和气质,这是马文魁留给笔者最深的印象。
刚分来时,被分到管理段上,第一天报到就是在堤上打草,非常不习惯,半个小时过去了,打草机还在原地转悠,什么也不会,更不懂,幸好段里领导对我们刚入职工安排专业技师进行一对一&lsquo传帮带,师傅耐心传授,很快适应岗位。小马对笔者说,每天早上5点半上堤打草,不到11点回段上,有时工程任务量急时,就在工程附近的树荫下凑和下中午饭,小憩一会,下午继续。这打草是一个技术活,打草时要用力握紧操纵杆,身体略向前倾,否则打在身上火辣辣的痛。笔者看到,小马的鞋子上粘满了草屑,身上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浸湿紧紧贴着身子,汗水顺着脸庞滴滴哒哒地流下来。
当问及来黄河工作后悔否?小马满不在乎地说,如果后悔就不来黄河了,选择了绝不后悔。小马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父亲是一名基层黄河职工,经常给他讲一些黄河秩事,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从小对黄河怀有很深厚的感情。在参加工作之前,曾在某知名西餐厅的山东十七家分店有业务,还自己挣钱买了汽车,待遇和环境各方面都比黄河上优越,但他还是辞职选择了黄河,按他的话说,他跟黄河有感情,不是任何事情能代替的。
小马深有感触地说,每天在工程上回来,一天下来,浑身酸疼,回到家就跟床近,什么也不想干。这几天堤防上打场晒粮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我们河务局做好大量的宣传、制止措施,但还是能遇到违障钉子户,一句你是吃粮食长大的吗,掖得人很难受,然而,即使这样,也要苦口婆心地耐心劝说,讲解防汛、水利法规知识,最终违障者理解地离开堤防。这样的事情每天都要发生好几起,多是打游击,人走我上,人来我走,黄河职工的工作很不容易。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干,干一行,就得爱一行。况且现在各级非常注重基层职工的生产生活,各方面都在一步步地提高、改善,当一名基层职工挺幸福的。
和小马一样,一起参加工作的退伍兵薛祥瑞、解龙、张玉清都被分到了局属各管理段,他们在本职岗位上,追寻着黄河老前辈的足迹,默默奉献着,将部队不怕苦累的优良作风带到了黄河上,把最美的青春年华撒向黄河。每天在黄河堤防,脸晒黑了,人变瘦了,黄河变美了,感觉很踏实,虽然苦,但很快乐,也很有意义!小马的一句话道出了所有治黄新兵的心声。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