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名人之窗
晋城:李继林夫妇3年咬牙“诚信还粮”
时间:2013-10-17 00:52:42来源:作者:易欣

还有多少粮没还?对账簿是夫妻俩经常做的事情

听不到磨面机的轰鸣声,刘平桂神情失落

10月9日早晨6时30分,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南石店村。

此时天色还没大亮,刘平桂就穿衣起床,来到厨房,水龙头上接了半锅水,放在打着火的煤气灶上。她俯身用碗从旁边的布口袋里,挖出一碗黄黄的小米,顺势倒入锅内。几个土豆削皮冲洗干净,放在案板上。刚才还是成型的土豆,一会儿就变成了丝儿。早饭是当地人常吃的小米稠饭。7时20分,土豆丝炒好,饭也做好,盛一碗放在桌上晾着。不一会儿,丈夫李继林起床洗漱后,端起碗来。一抹嘴放下碗后,匆忙上班去了。

8月30日,去年结婚的大女儿生了女儿,就住在家里,把一家大小安顿好,刘平桂就习惯性地来到位于村东的晋城市城区三晋雪面粉厂。

一场暴雨毁了10年的心血

提起2010年8月19日的那场暴雨,刘平桂就想流泪,那场灾难至今让一家人缓不过劲儿来。

2001年,刘平桂和丈夫李继林投资20多万元,在村里开起面粉加工厂。南石店村有3座面粉加工厂,生意也都不错。夫妻俩注册了绿缘雪商标,并设计了面粉包装袋,顺利通过了质监部门的QS认证。夫妻俩以北方农民的诚实,赢得周围18个村庄村民的信任。生意红火了,4万元买了辆康铃工具车,又花数万元买了村里盖的楼房。2009年,一家四口人住进装饰一新的新房。

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刘平桂连做梦都能笑醒。没成想,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浇蒙了。长这么大,从没见过那么大的洪水!说起3年前的那场暴雨,刘平桂至今仍感到害怕。

2010年8月18日晚至19日下午5时,晋城市遭遇强降雨,位于市区东北部的北石店镇的降水量超过200毫米,地处该镇低洼处的南石店等数座村庄被淹。刘平桂的面粉厂位于村东,地势比村里其他地段低二三十厘米,19日上午11时,洪水涌入厂房,厂房内的面粉加工机器泡在水里,堆放在厂子空地上整包整包的小麦已没入1米多深的水中。

在晋城的乡村,每年麦收后,村民习惯将小麦寄存村子附近的面粉厂,家里没面时,就拿着兑粮本去面粉厂按一定比例换回面粉。村民们送小麦的流水账还都在财务室,刘平桂看从厂门无法进入财务室,涉水爬上厂子的西围墙,顺着墙边竖放的石棉瓦进入被洪水浸泡的厂子,涉水来到厂子南边的财务室,抢出账簿。厂子被淹之时,恰巧是麦收过后。刘平桂将从洪水中抢回的账簿一查:库存小麦105万斤。5天的连阴天气过后,除约30万斤外,库存的76万斤小麦完全失去食用和加工价值。按当时市场价格折算,76万斤小麦,就是80万块钱!

诚信夫妇成为中国好人

在厂里存放小麦的散户,多达200多户,辐射附近18个村庄。知道刘平桂的面粉厂被洪水淹了之后,在厂里存小麦的村民纷纷赶来。刘平桂心里清楚:大伙儿在带来安慰的同时,眼神里也流露出自家的小麦是否还有保障的疑惑。受灾后,一下子还不起村民粮食是真的,但知道我的情况后,大伙儿也不会同时来取面,我总得让大家放心吧!刘平桂就与李继林商量:不能将10年辛苦打拼的品牌扔掉,更不能将在乡亲们心中树立的信誉放弃。为了还债,刘平桂夫妇东拼西凑了30多万元,买回近30万斤小麦。

后来看到的情形,让村民们将提到嗓子眼儿的心又放回肚里:不论何时到厂里取面,不是刘平桂在,就是李继林等。有时候忙不过来,她还会让住在同村的老母亲守候在厂里。就是到中午要做面条,村民们跑到厂里也能取到面粉。如果厂里没人,怕村民们误会我是躲债。

夫妻俩诚信还粮的消息,迅速在当地被传为美谈。2011年4月初,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