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重任 不辱使命——记桐柏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严克杰
时间:2013-11-01 01:17:02来源:作者:刘毅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城乡经济频道讯 走进淮河之源河南省桐柏县,宛如步入了绿色的海洋。一道道绿色屏障迅速崛起,一条条绿色通道快速延伸,一排排农田林网经纬交织,一片片高效林果基地星罗棋布。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浓浓的绿意,尤如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在绿色无边的山岭,林业执法人员正在巡逻;在乡村的田间地头,科技人员正在传授林业技术;在枝繁叶茂的林间,农民正在忙着修剪果树好一派山绿民富、和谐相处、生机盎然的景象。然而,有谁知道,三年前的桐柏林业却是处于低谷浪尖上,工作憋气,林区混乱,上级不满,农民怨气,媒体关注。是谁如此改变了这一面貌,留住了青山,保护了生态,让淮源水更青、天更蓝、山更绿,他就是桐柏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林业局长严克杰。
2010年上伊始的他,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在机关内部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教育,完善管理制度,大刀阔斧的整合、调整人员分工,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用人机制,着力打造快捷便民文明窗口。从广大干群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难点入手,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强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富民林果产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作亮点,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得到了国家、省、市、县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好评。
勤政为民建制度,规范管理树形象
他常说:制度是有效地执行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一个人没有制度约束,就象无线的风筝;一个集体如没有制度的约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为了解各项工作被动、社会形象差、群众不满意的根源,他经常不辞辛苦的带领局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深入林区调查研究、走访群众,和基层一线人大代表座谈,实地查看全县的地貌特征、立地条件、栽植树种和管护状况,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走遍了9镇7乡200多个行政村。通过全面调查研究,他终于弄清楚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因管理不严、不善、不当造成。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严格管理、全面管理、规范管理、优化管理上做足做强文章。为此,他综合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亲自制定了整改措施,决定从制度建设入手,严格监督执行,以扭转林业局被动的工作局面。一是针对单位服务质量不高、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况,制定了机关工作管理制度。二是针对执法不规范和吃、拿、卡、要等现象,制定和完善了《林业行政执法持证上岗制度》、《林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林业行政执法回避制度》、《林业行政执法不单方接触制度》等规章,有效地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办案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针对执法不严和执法随意性大的状况,制定和完善了《当事人申诉和检举制度》、《林业行政案件会审制度》、《林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等规章,使办案程序更加合理合法,处理结果更加公平、公正,执法人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责任心大大增强。四是针对决策不民主和机关衙门作风,制定和完善了《集体讨论决定制度》、《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规章,使单位决策更民主、更透明,既促进了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又给同志们搭建了施展才华、发挥才能的平台,为造就一支纪律严、作风硬、业务精的林业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廉洁自律身先行,以身作则带队伍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严克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干。在廉洁自律方面,他也从不含糊。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作为一个单位主要领导,作为一个集体的领头人,他深知团结就是力量,深知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他非常注重班子的团结,职工的团结。工作中他常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集思广益,广开言路,从不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办事公正,作风民主,决策透明,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严格要求自己,要求班子成员和其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经常用端正党风人人有责的意识警醒自己,紧紧抓住我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有利契机,围绕复苏、发展、提高的工作目标,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自己所做的廉政承诺,谦虚谨慎,不骄约束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教育他们遵纪守法,绝对不允许借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求私利,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和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不仅坚持自己带头执行,而且注重自身的表率行动、创新的发展观念及健全的制度规范来影响和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在他的影响下,全局干部职工抓经济、干事业的人多了,推诿扯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少了,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的人多了,高高在上、牢骚埋怨的人少了,全局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抓经济、开拓创新求发展的良好氛围。路人口似碑,人心是杆秤。他以严谨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出色的成绩,带领全局为民谋福利,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林区群众的交口称赞,人们都说:严克杰同志是个有激情、有胆识、有魄力、有干劲,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能办事的好领导、好代表。
立足职能抓服务,生态产业富农民
他始终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林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强化管理与服务,积极抓好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拓展林业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了生态增量、产业提速、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目标。一是生态发展取得了新成绩。以基地造林、通道绿化和村镇绿化为总抓手,大打林业生态建设攻坚战,2011年全县共完成营造林9.6万亩,林业育苗2600亩,四旁义务植树225万株,均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全县有林地面积由125.8万亩增加到145.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47.1%增加至50.3%,活立木总蓄积量由208万立方米增加到264万立方米;全县荒山绿化率达90.8%,沟河渠路绿化率达96.8%。为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生态治理得到了新加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实行封山育林的通告》、《桐柏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非法采挖移植树木的通告》、《桐柏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桐柏县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办法》、《桐柏县木材采伐及运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制度,建立了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连续开展了整治乱砍树等专项严打活动,依法切实加强林业规范管理,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建立起森林防火监测指挥系统、火警监控系统和专业扑火队伍,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省定指标之内。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现连续20年不成灾的好成绩。有效维护了森林生态和林区群众林木财产安全。三是生态产业实现了新发展。围绕果、药、茶三大产业,迅速扩大第一产业规模,速生用材林、经济林等商品林面积达79.5万亩,其中杨树、火炬松等速生丰产林面积达40余万亩,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30万亩,以木瓜为主的中药材林面积达9.5万亩,被命名为中国木瓜之乡、河南省优质板栗之乡;以木材加工和果品贮藏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稳步推进,林产品专业市场进一步完善,林产品加工利用率由2007年的10%提高到50%以上,增值效益由当年1000万元上升到现在的5000万元以上;以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太白顶和高乐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由此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县林业产值达到9.6亿元,同比增长12%。四是生态环境开创了新局面。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林业生态村建设、近城山体绿化、山区和廊道绿化等活动,掀起了植树造林、美化人居环境的高潮,城乡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初步实现了农村环境园林化、农家庭院花果化、道路河渠林荫化、农民生活文明化、生产发展支柱化、生态文化多样化,实现了山绿、景美、林农富,生态、产业齐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新桐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林改春风化细雨,润泽四方绿满山
桐柏县七山一水二分田,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6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6%。长期以来,由于林地产权不清,林农造林积极性不高,荒山多年变化不大,低质低效林地比重大,山区群众一直处于守着金山吃救济,外出打工不栽树的尴尬境地。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2008年全面铺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项事关全县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在我县一直滞后不前。严克杰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必须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决群众造林收益低,管护难、防火难等制约林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难题。为此,严克杰同志亲自带领6个林改工作组,深入到16个乡镇,跋山涉水,一村村、一组组、一户户宣传林改政策,指导村组制定方案,勘查山林,确权勘界。通过从山定权入手,积极探索把林地产权、经营权、自主权、处置权交给广大林农群众。通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县集体林确权面积有134.15万亩,占集体林地面积的100%,受益农户6.7万户、21.7万人,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该项工作由全市落后一举成为全省第五名。林改的春风化雨让全县的林农吃下了定心丸,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林改目标。林权改革带来的生态效益已经开始显现: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色新装,这里是一片片经济林,那里是一片片生态林,处处生机四现,林果飘香,绿意盎然,荒山难寻,彰显出青山永驻,绿树常青,林农欢颜的新景象。为深化林权改革,该同志立足长远,把加强生态建设与发展林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高效林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富民强县的大事实事来抓,又提出山上建基地、山下搞(林果)加工、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发展目标,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面向市场发展效益林业,探索推广林果与茶叶套种,林果与药材套种等立体高效种植模式,优化林种、树种、品种结构,逐步实现了林业生产方式由粗放经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全县已形成板栗、茶叶、中药材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经济林产业格局。
(作者:彭双喜 陈华双 李菊圃 供稿单位:桐柏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