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寿光市草碾草编专业合作社,一件件造型各异的草编产品吸引了村民的目光。
九岁的何洁琼在和奶奶一起编筐子。
草编,是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山东省寿光市侯镇草碾子村以草编闻名,是一个有着600多年草编历史的村庄,村里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八九岁的孩子都熟悉草编手艺。在村民一双双巧手的编织下,一把把不值钱的茅草、麦秸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篮筐、花瓶、首饰盒如今,草碾子村的名声早已打响,草编产品远销世界各地。10月28日,记者来到草碾子村,刚忙完秋收,闲下来的村民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草编上,整个村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编织景象。
草碾子村的草编生活
茅草晒干后成了草编原材料
谁能想到这些不值钱的茅草能变成东西换钱啊,有了这门手艺,俺们的生活根本不用发愁!10月28日上午9时许,寿光市侯镇草碾子村村民李美荣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当日,记者到达草碾子村的时候,62岁的村民李美荣正与丈夫坐在马扎上聚精会神地用麦秸编筐子,他们身旁散落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草编产品。一根根麦秸在李美荣的手里格外听话,随着她的手不断穿梭舞动。记者看到,李美荣先用草编锥在筐子上扎个小口,把藤条从小口中穿过去,等到麦秸快要用完了,便迅速拿出新麦秸续接上,李美荣告诉记者,这一个步骤叫做续草。
编了大半个小时,一个小小的筐子盖便完工了,李美荣重新抱了一堆茅草开始编筐身。看着手里长长的茅草,李美荣对记者说:这些茅草都是从附近的盐碱地割的,一分钱成本费都没有。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