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名人之窗
“小”支书 “大”爱心——记云南昭通市永善县码口镇新民村支书吴德云
时间:2013-12-11 02:15:54来源:作者:柯静
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却怀揣一颗为民的心,胸怀一腔助民的情,倾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他用真心、真情与大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他,就是昭通市永善县码口镇新民村支书吴德云。
  
  爱心顺风车实施便民服务
  
  新民村,一个群山环绕的村落,进村的公路依附悬崖峭壁,陡峭险峻,村民的房屋看起来很近,甚至吆喝一声都能听见,互相要串个门,却要七弯八绕走上很久的山路,村民去镇上办事就显得更加不便,步行要一两个钟头。为了方便村民去镇上办事,吴德云考虑购买私家车的时候,就多了一个心眼,购买了能够多坐几个人的微型车,虽说是私车,可更多时候为方便乡里乡亲办事却成了公车,为此村民们戏说吴德云的车是爱心顺风车。
  
  新民村有许多上了年纪和行动不便的老人由于第一代身份证已到期,迟迟没有办理第二代身份证。如果继续使用一代身份证,将对老人的医疗、养老、存取款等带来麻烦。而其中很多老人子女都外出打工,他们又不想麻烦儿女,所以换发二代身份证的事情就一拖再拖。吴德云得知情况后,专门用车免费把老人们送到办理身份证的地点,并忙前跑后协助老人们办理身份证镇里的事情忙完了,吴德云又马不停蹄地把老人们送回家。新民村百分之六七十的老人换证,都是吴德云用微型车送到镇派出所办理的。
  
  七一期间,码口镇组织全镇抗战老兵到镇上举办座谈会并集体合影。老兵们包车去要花400元,吴德云知道他们也没多少钱,决定免费送老人们到镇里,下午吴德云又把老兵们带回新民村,热情挽留老兵在家里吃便饭,饭后又把老兵们一一送回家。
  
  自掏腰包为村民垫付新农合
  
  前几年,国家刚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时,新民村许多群众对这个民心工程不理解,说10元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一家人只能是白白的交钱。新民村木垮二社的黄庭志是吴德云的亲戚,包社干部动员后还是不愿意缴纳。为做通工作,吴德云特意买了东西去看望老辈子,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导,黄庭志最终被吴德云的诚心打动,主动缴纳了全家人的参保费用。第二年黄庭志因病住院,在市县医院花去三万多元的医疗费,经过减免、报销等手续大大减轻了全家人的经济压力。有一个留守老人,三个儿子都外出务工,老人始终不愿意缴纳医保费用,吴德云主动为老人垫付了两年的参合费。后来看到新农合切切实实帮助很多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村民们都来感谢吴德云苦口婆心的宣传,每年到缴纳参合费时主动积极的就去缴纳费用了。
  
  为了2027名移民群众的权益
  
  更多的时候,吴德云把精力花在了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移民工作中,只能让妻子在家独自照顾瘫痪多年的母亲。溪洛渡水电站库区涉及新民村移民人口583户2027人,为了保障每个移民的合法利益,吴德云经常拖着患胆结石、肾结石、低血糖等多种疾病的身体,往来穿梭于移民村社与移民家中。他早上六七点钟吃了早点便出门,等到做完工作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五点,别人开始吃下午饭,而他还没吃早饭。有时白天累了一天,晚上还要开会到两三点钟,第二天天一亮又要起床继续干。回忆移民工作的艰辛,吴德云说:虽然村上的同志们流了太多的汗水、泪水和血水,但是只要移民不吃亏,能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我是共产党员,已经入党二十多年了,这些都是我该做的,今后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为新民的群众做一点实事,送一些温暖,这样才不至于辜负全村父老乡亲的厚望与期待。朴实的话语里,无不透露出吴德云对群众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吴德云在新民村从文书、主任再到支部书记的岗位工作一干就是十余年,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向群众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