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商贸合作
陕西彬县:抓贫困乡镇发展重落实
时间:2009-10-28 11:13:5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日前,陕西省彬县县委、县政府与距县城37公里的偏僻贫困乡镇——韩家乡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该乡发展农业产业的目标任务,并量化细化各项经济指标。若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奖励乡政府10万元,否则对乡党委书记、乡长实行问责并给予经济处罚。

  韩家乡位于彬县县城南37公里处,南接宝鸡麟游县,西通甘肃灵台县,辖9村1213户4686口人;现有耕地2.2万亩,人均4.5亩;平均海拔1300米,乡域面积79平方公里。2008年,全乡完成农业总产值25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8元,是彬县典型的偏僻贫困乡镇。

  面对韩家乡区位偏僻、海拔偏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科技意识偏低等不利因素,如何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彬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9月份,该县组建了由县长带队,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参与的12人调研小组,先后深入全乡9个村的60多户群众中,详细调查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并广泛征求了乡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制定了全乡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措施——发掘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扶持。

  发掘资源优势

  彬县调研组全体成员一致认为,韩家乡虽然属梁峁密布的残塬沟壑区,地域偏僻,基础薄弱,但是该乡拥有天然草场1.5万亩,人工草场6000亩,年产农作物秸秆120万吨;现有畜牧养殖户209 户,家畜存栏9750头,家禽存栏5000只,饲养家畜家禽愿望强烈的群众有500 多户,发展畜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乡平均海拔1300米,且有以红富士苹果为主的水果5500亩,柿子、核桃、花椒等干杂果3000亩,森林和野生灌木林 3.1万亩,这为发展林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乡9个行政村1213户4686口人,其中青壮劳动力2518个,发展劳务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调整产业结构

  调研结束后,彬县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分析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果断决策:韩家乡必须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畜牧、林果、劳务”三大产业,全方位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一是把畜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区域布局,稳步发展。以肉用山羊为主,牛、猪为辅;圈养为主,放牧为辅;圈舍从简、扩大规模,着力打造肉用山羊养殖基地。到年底,使肉山羊饲养总量达到2万只,发展20只以上基础母羊养殖大户80户;牛存栏突破600头,发展5头以上大户50户;养猪50头以上大户10户。

  二是把林果业作为长远发展的主要产业,在精心管好现有8000多亩苹果和干杂果的基础上,以干杂果为主,水果为辅,其中干杂果以核桃为主,以柿子为辅,也可套种低杆农作物,加快建设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生产基地。到年底,至少连片栽植优质核桃园1000亩。同时,抢抓彬县是全市唯一林木采伐试点县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林业相关产业及产品。

  三是把劳务输出作为短期发展的快捷产业,鼓励支持剩余劳动力进城或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群众的现金收入。到年底,输出劳务人员2200名。

  加大政策扶持

  为了确保韩家乡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并迅速形成规模,彬县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两项优惠政策。

  一是凡饲养20只以上基础母山羊、5头以上肉用牛或50头以上生猪的养殖户,均由县信用联社按照小额信贷担保的方式为每户贷款1万~3万元,县财政全额补贴一年贷款利息。

  二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凡栽植核桃的农户,前期先由县财政负担70%的苗木款,其余30%由韩家乡筹集。待次年3月份考核后,对成活率达到85%的,由县财政拨付剩余30%的苗木款;否则,30%的苗木款由韩家乡自行解决,以充分调动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发展产业保增收的积极性。

  如今,在彬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韩家乡广大干部和群众信心倍增,热情高涨,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美好家乡的征程中。(记者 常建国 邱绎 通讯员 史建荣)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