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看内江活力
金秋十月,内江迎来收获季节。
10月15日,“内江造”电动汽车亮相第十届西部国际博览会,成为本届西博会的一大亮点,备受关注。
10月16日,在成都举行的成渝经济区新高地——内江产业投资推介会上,推出重点招商项目70个,成功签约23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0亿元。
10月18日,总投资32亿元的中国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破土动工,内江与中国再生资源总公司合作,内江废旧物资行业从此告别粗放时代,迈向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新阶段。内江,被商务部列为全国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中再生选择内江很放心!”“内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年多,这样的话语,我们听到很多。
大连市企业代表团来内江考察、大连·内江合作项目全面对接、内江与奇瑞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福建省四川商会来内江寻商机、内江与柳州结成友好城市……这一年多,这样的新闻,我们看到很多。
思想的解放、方式的突破、环境的优化,为内江发展注入的动力,正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2008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域外资金首次过100亿,全市新签且履约项目292个,协议资金268.03亿元,实际到位域外资金138.28亿元,增长119.6%。
今年,这一数据再次被刷新。仅1—9月,就新签且履约项目279个,到位域外资金228.88亿元、增长123.3%。
对此,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今年6月15日在内江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内江抓产业、抓招商卓有成效。开放与开发,能让内江变成“外江”。
高端定位 抢占发展先机
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奋起直追。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的发展与竞争,核心在形成枢纽,关键在打造高地。换言之,谁更开放,谁就更能抢占先机,跑在前边。
新一轮的发展中,内江往什么方向发展?怎样抢占先机?
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新高地、川南城市群中心城市,是内江的战略定位。
建设成渝经济区新高地、川南城市群中心城市,内江有何先机?
内江市委的分析是,从发展环境看,随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尤其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内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内江加快发展正逢其时;
从区位优势看,国家将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圈的火车头,四川将把川南经济区打造成为新的增长极,随着成渝城际高速铁路的建设,内江必将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产业基础看,昔日的“内老三”,内江工业、农业、服务业都有一定基础,只要抢抓机遇,搞好“接力”,形成“合力”,增强“动力”,我市经济社会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围绕这一目标,内江更加注重大规划引导大发展。力邀国内顶级专家,量身定制了高水平的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布局规划和引导产业发展模式设计。对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和全省“7 3”产业发展规划,修改完善了《内江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2008~2020年)》和《内江市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着力培育冶金建材、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尤其通过深挖机械行业潜力,突出抓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全力打造西部汽车零部件基地。
面对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区域经济的激烈竞争,内江顶住巨大压力不退缩、扭住发展机遇不错过、咬住重点工作不放松,市委提出的“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内江”总体要求逐渐成为全市上下的行动纲领,力争实现“两个翻番”的奋斗目标被干部群众广泛认同,“加快建设川南城市群中心城市、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新高地”的战略定位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主动出击 演活招商大戏
“结合内江的产业和资源优势,敢于‘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善于‘借题发挥’,最终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10月19日,市委五届十七次全会上,谈到2010年的经济工作,市委书记唐利民用了这样一段话。
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借题发挥,正是一年多来,内江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思路和做法。
走出去,主动登门抓“开放”,市委书记唐利民、市长刘成鸣等领导亲力亲为,不辞辛劳,分赴各地进行推介、接洽,上演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招商大戏。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外出招商28次,到20多个城市拜访知名企业,举办各类投资说明推介会20多次,首次将合作领域拓宽到环渤海湾地区,与大连、青岛企业家合作潜力开始展现。组团参加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届西博会,推介内江、宣传内江,形成了扩大开放的强劲态势。
在每一次大型专题招商活动中,各大工业园区选准相应对接的汽配、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各展其能,把要引进的具体项目精心包装,全力推介,使外来投资者可选择、可对接、可商洽咨询。许多有投资意向的客商反映,园区预设的项目一目了然,大大增强了外来投资者项目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产业专题招商会重点在于推介产业特色、产业配套及政策优势,关键还要有龙头企业的参与,才能起到“以一引十”的带动效应。在这几次大型专题招商活动中,南京雨润、台湾旺旺、苏宁电器等招商引资企业,现场畅谈在内江投资创业的发展历程和投资环境。他们的现身说法,引起了在场嘉宾浓厚的投资兴趣。
看好内江发展前景和投资环境,不少投资者纷纷把“绣球”抛向内江。
四川移动将投资12亿元加快内江信息化建设,四川铁投将投资50多亿元参与内江大城市建设,四川发展集团、上海浦发银行等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向内江提供金融支持,新加坡盛世集团与川威集团进行股权重组工作正加快推进,台湾旺旺再投3亿元进行技改扩能,西南再生资源、新能源汽车、西部创芯科技园等一大批项目在内江落地生根。
一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功签署,今年,内江与北京钢铁总院、柳州市、大连市结盟,谋求共同发展,城西工业园与大连市工业园结成对子……
苦练内功 着力营造发展环境
就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而言,内江正在开创史无前例的壮举:
成渝城际高速铁路选址南线、枢纽车站布点内江,使内江融入成渝经济区半小时经济圈;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契机,初步完成《成渝经济区重要交通枢纽(内江)规划》;国道321线内江段改建工程全面复工,内遂高速公路内江沱江特大桥正式开工建设,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威远段建设加快推进,归连地方铁路将于今年铺架贯通,内威高速、资威快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这些,无疑都给内江经济发展带来了福音。
把工业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去年以来,全市工业园区实现整合升级,为项目落地创造了条件。采取“腾笼换鸟”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七大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城西工业园、连界工业园、川渝合作隆昌工业园进入全省工业园区“1525”培育计划。今年,城西工业园新增承载能力0.8平方公里,连界工业园被评为2009年“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川渝合作隆昌工业园被列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园、省信息化建设标准示范园和省小企业创业基地。
与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相比,软环境建设是一个工期长、见效慢的工程,是内江多年来苦练的一项“内功”。
在推进充分开放合作中,内江着力于优化环境迎“开放”。目前,内江市级原有的573项行政审批精简减至231项,精简力度在全省名列前茅,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提速72%,实现了行政审批有效投诉为零、审批超期为零、零违规、零通报的“四零”目标。特别是对一些重点外来投资企业和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现场办公等办法,保证了项目及时落地。
着力于创新机制促“开放”,组建了市中小企业局和上海、杭州、厦门、广州、深圳5个沿海招商分局,成立了冶金建材、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推进办和承接产业转移办,明确一名组织部副部长联系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人才配置、工作力量、优质资源向开放战线集中。
正如厦门万里石集团总裁、福建省四川商会会长邹鹏所说:“到西部、到四川、到内江发展是万里石集团既定的投资方向。因为我们深知,这里的发展前景,值得投资。”
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来内江考察,越来越多的大项目进驻这片土地,内江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正在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气势,圆着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记者 陈自学)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