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招商引资工作如何寻求突破点?调查发现,我区绝大部分县域有工业集中区,产业资源丰富,只要集全县之资源,发挥县域的体制、机制优势,走集中开发、集中建设的新模式,县域经济将激发出巨大活力,而这将成为挖掘我区招商引资新的增长点之所在。
思路决定出路。今年1-10月,全区111个县(市、区)共引进内资项目4049个,项目合同总投资2702亿元。全区县域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891亿元,占全区内资到位资金的80%以上,成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力军,县域招商大放异彩。
兴安“飞地经济”新模式
工业集中区是县域招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但集中区建设“建什么,怎么建”?招商引资“招什么、怎么招”?这是摆在各县决策者面前的关键问题。
为了改变“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让那些基础较差、不具备招商引资条件的乡镇共享园区资源,兴安出台了《发展“飞地工业”的决定》,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县内无乡界”制度,把集中区建设成为全县优势共享的平台。对各乡镇引进工业集中区的项目,把投入、产值、税收三项指标全部归引入乡镇,或者引入乡镇与园区所在乡镇将税收按比例分成。这一创举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引资入园的积极性,使该县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初步形成了统筹城乡、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项目是园区的支撑。为确保工业集中区项目产业发展和项目质量,在园区招商过程中,兴安县对招商项目,从投资密度、技术含量、环境保护等方面严格把关,入园项目投资规模必须达到500万元以上。目前,该县的建材业、竹木加工业和光伏电子产业等产业集群已具雏形。
为了吸引外来投资,该县还提出“工业集中区就是兴安的特区”,实行让利招商、合作共赢的开明政策,出台了多项工业集中区投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入园项目除给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优惠政策外,还结合实际制定了“两返一免三奖励”的“非常政策”。“两返”就是将县留成的税收和土地出让金根据项目投资规模、纳税数额和经营周期给予全部或部分返还;“一免”就是对工业集中区生产型企业的各项行政事业性费用县里收取部分全部免收;“三奖励”就是对引资单位和个人、引资乡镇、帮助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三方都给予资金奖励。
今年1-10月,该县引进区外到位资金26.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92%,比去年同期增长40.6%;共引进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6个,招大引强取得历史性突破,有力地带动了兴安县的产业升级。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