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地处高台、丘陵为主、较少积涝的环境特征,特别适合竹子生长。作为竹子优势品种的寿竹,其供研究的模式标本亦采自梁平。梁平县自实施森林工程以来,始终围绕“竹”字作文章,主打寿竹品牌,新造寿竹22万亩,成片竹林面积达到42万亩,占全县森林覆盖面积的43%。竹子蓄积量突破100万吨,年产竹材22万吨、鲜笋2万吨、寿竹壳3000吨,竹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竹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占到了1/10。
一、出台政策,吸引社会参与。在整合4751万元市级森林工程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还投入264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竹产业发展。出台每亩新造竹县财政补助120元的政策,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种竹的积极性。全县新组建林业公司及专业合作社25家,吸引社会资金3000余万元。
二、创新机制,破解三大难题。坚持业主承包、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等机制,推行“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即农民出土地,专业合作社(公司)出资金、技术,建立产业基地,共同管护,收益分成,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破解了资金、土地、管护三大难题。
三、扶持龙头,促进资源培育。引进投资3亿元、年生产200万套竹材套装门的群星装饰建材公司。扶持梁平竹帘、竹海炭业、李氏竹签等本地规模以上企业5家。2009年,竹材加工产值达3600万元。竹材的加工利用促进了竹产业的良性发展,也带动了林农增收致富。
四、强化科技,提升发展质量。梁平县与南京林业大学建立了县校战略合作关系,长期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邀请中国林科院、国际竹藤网络中心专家多次赴梁调研,就竹资源开发利用出谋划策。目前,该县的寿竹、白夹竹已实施了质地检测和产品实验开发,正引进科技含量高的竹材加工企业落户。
未来三年,梁平县将继续培育寿竹等竹产业优势资源,大力推进农村森林工程建设。到2012年,寿竹面积达到50万亩,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完善,竹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竹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达到1200元,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寿竹之乡”。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