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商贸合作
【武义】“农民艺术家”长年活跃乡村
时间:2010-04-01 11:48:45来源:作者:尤丁

  抖抖几根绳子,手中几个木偶便挥袖起舞、栩栩如生,表演者念白唱曲,三五人乐队伴奏,一场场木偶戏逗得山区农民时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声……这几天,武义县大溪口乡山下鲍村农民涂立平夫妇成了该县柳城、西联等南部山区一带极受欢迎的明星,他们表演的木偶剧戏约不断,场场爆满。

  今年56岁的涂立平表演婺剧木偶戏已有30余年,有40多个木偶,能演60多个剧目。今年以来,他的演出格外红火。前几天在西联乡马口村,老涂一演就是十来天。涂立平说,往年农忙时节不会有戏约,现在他们每天要演三场,一天有四五百元收入。

  近期,武义县有不少像涂立平这样的“农民艺术家”活跃在乡村。走马灯、演戏、舞龙……一台台精彩的节目,成了山区农民难得的精神食粮。

  桐琴镇东皋村七旬老人程明法痴迷民间艺术,自学了多种“绝活”。他改编的民俗特色鲜明、原生态风味浓郁的民间舞蹈《花灯花轿》等节目,极受群众欢迎。这几天,附近乡村的邀请接踵而至,老程的演出日程排得满满的。夜幕降临时,程明法一个人骑着文艺“大篷车”,走村串巷忙演出。程明法说:“我是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领到数千元补助。群众请我演,报酬多少无所谓,大家高兴就好。”

  近年来,武义县针对农村群众文化需求越来越高的实际,着力培养“农民艺术家”,积极探索群众演给群众看的农村文化服务新模式。每挖掘整理一个民间艺术表演项目并搬上舞台演出,县里给予2000元奖励,《花灯花轿》、《迎大蜡烛》、《武义昆曲》等一批优秀的民间艺术表演项目得以抢救和传承,《武义浪街》、《畲族祖图舞》等珍贵的民间艺术也相继复活。为了培养基层群众文艺骨干,县文化馆文艺干部常年下乡,分片指导农民文艺爱好者,提高文艺表演水平。全县有3000余名文艺爱好者参加培训,60多人获得农村群众文化辅导员证书。

  据统计,武义全县现已建起600余支农村业余表演队伍,乡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擎抬阁、舞龙、拉线狮子、唱畲族山歌常年闹山乡。此外,还有20余个民间剧团活跃在山村平原,每个剧团年均演出都在200场以上。该县文化馆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在前不久的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武义文化馆捧回了“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奖牌,成为金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作者: 朱跃军 徐亮 徐李)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