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商贸合作
借鉴台湾经验 打破大陆农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限制
时间:2013-02-19 00:00:00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方同

  借鉴台湾经验打破大陆农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限

  来源:人民网

  [提要]今年秋季以来,农民丰产不丰收,蔬菜收购价过低,却无法传导至销售终端的消息层出不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赵一夫认为,台湾通过市场体系建设巩固和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功能的经验值得大陆学习和借鉴。


  今年秋季以来,农民丰产不丰收,蔬菜收购价过低,却无法传导至销售终端的消息层出不穷。上到农业专家、下到普通农民,都在探讨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在这些探讨中,农业生产信息化、销售网络化是个炙手可热的观点。不少农民也开始积极尝试淘宝卖菜、微博卖菜。然而,除了个别人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绝大多数“电子卖菜”的农民最终都只能苦苦维持或以失败告终。反观台湾,很早就已经完成了销售渠道的电子化,成绩令人瞩目。对岸在农产品产销信息化方面的不少经验,都值得大陆借鉴。

  在台北农产公司的拍卖大厅里,头戴橙色帽子的议价员正在大声地播报着农产品的价格,他身后,经过采摘筛选精心装箱的水果整整齐齐地堆成小山。在堆放时,工人将货品的商标都冲着竞拍者,远远看去,像是一座小小的“水果墙”。台湾农民张益嘉看着工人将自己的货品摆放整齐,就舒舒服服地开着自己的小小马自达回家了。“不需要在这里盯着啦!”她说,得益于批发市场的电子化拍卖平台,她只需将自己家的瓜果采摘,按照标准挑选装箱,运到拍卖市场,其他的,都不用她操心,“一切都很方便,我一个小女生一个人也能搞定。”说起自家农产品的销售,张益嘉显得很轻松。她的轻松,来自台湾完善的电子拍卖系统,和迅捷、权威的网上价格体系。

  销售渠道电子化

  农商市三家受益

  电子拍卖系统对农民的好处,不仅在于整个销售过程十分方便,更能让农民足不出户就了解整个市场的行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农产品销售价格。“现在有专门的部门采集各个不同批发市场的销售行情,并进行汇总发布。每天中午11点之前,我就能通过电脑查到运销行情,然后可以自己选择把我的产品送到哪个市场去卖。”张益嘉说,在她看来,销售渠道电子化的最大功劳,在于让农民“操心该操心的事”,那就是,如何种出最好的农产品。

  在台北农产公司里,24台拍卖机几乎承担了所有细琐的工作。它们使批发市场的资料输入作业量减少了35%,资料输入时间由原先每日7小时降至两小时,拍卖资料的处理时间由1小时降低至1分钟。“所以,得益的不仅是农友,批发市场和经销商也都能得到实惠。”一位经销商说,电脑拍卖使得交易环境变得较公平,整个交易过程公开透明,经销商不需要再额外“打通”批发市场的“关节”,只需简单操作,就能迅速买到自己如意的货品。

  据了解,台湾农产品销售渠道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共同运销单位或农民委托在批发市场进行拍卖或议价交易;经销商(批发商)收购;直销量贩店、超市及消费者;贸易商收购出口和其他渠道。其中,农民委托批发市场拍卖或议价交易是台湾农产品销售的最主要渠道。共同运销单位和农民将农产品拿到批发市场上进行交易,在市场中以电脑拍卖交易为主、议价交易为辅,市场信息电子化发布。在农产品直销模式下,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平,而辅以相关主管部门助力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于通过农产品市集网站整合当地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并通过市集网站进行发布。农民及时得到信息,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走得很轻松。

  渠道信息受限

  大陆农民“网上卖菜”不轻松

  相比张益嘉的轻松自在,山东农民谢少发就显得不幸得多。如今的他,已经离开了家乡与土地,来到东莞打工。说起自己从入秋后开始的销售经历,谢少发格外悲情。

  “其实从出果我就开始担心。自家的青椒长得好,别人家的肯定也好,那价儿肯定就上不去。”拥有多年种植经验的谢少发,从5月中旬定植之后,就预感到今年会是个丰收年。但是,农民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职业:减产担心,丰收还是要担心。

  “头茬果子下了之后,我就开始到处找门路,开始我的价儿就比别人低,那时候很多人肯定不理解,现在看还是对的,多少卖出去一点,再后来,逐渐就都卖不动了。”谢少发说,从“贱卖”到“贱卖也卖不出去”,前后不到15天。此后,乡里乡亲便纷纷将采摘的青椒装进麻袋扛着走十几里路出去卖,越走越远,价格却越卖越低。恰在这时,谢少发想到了上网卖菜:“总是能看见微博上有明人帮着农民卖菜嘛,我也就注册了一个微博,还找朋友开了个网店,想着不通过经销商会不会价儿好一点。谁知道,网上卖比卖给经销商还亏。”谢少发说,他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各地青椒价格零散,运费也不一样,再加上购买者大多是一般家庭,一次性购买的数量有限,如果加上运费和人工,成本很高。

  “要是在网上卖菜,就是全靠咱自己。但是我们又不是专家,没有信息,也没有这个能力,卖出去一单高兴半天,回头一算还亏本儿呢。”说起这段经历,谢少发显然心有余悸,按他的话说,有时候每天看得眼睛都干了,也不一定有生意。地里的菜又放不了太长时间,最终,身心俱疲的谢少发决定,放弃种田,去东莞打工。

  “通过微博、淘宝卖菜是一种可取的尝试,但还存在配送的问题。”河南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吴海峰认为,因为蔬菜存在保鲜期,一般家庭买菜不会一次性买很多,说不定卖家卖菜赚的钱还不够配送成本。缺乏信息、协作和引导,使农民网上卖菜很难取得良好的收效。

  “三化”经验值得借鉴

  台湾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经过了多年的演进与完善,目前已形成规范化、现代化、便捷化的运行机制,为台湾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提供了重要支持,其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及做法对大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赵一夫认为,台湾通过市场体系建设巩固和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功能的经验值得大陆学习和借鉴。基于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公用事业这一基本认识,台湾各级管理部门和农政单位对批发市场的建设高度重视,各地主要批发市场基本全部实行电脑化拍卖制度,大大提高了市场信息的汇集和传递效率。大陆应当进一步加大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完善和提高市场交易的电子化、网络化程度,在有条件和具有指标意义的区域市场试点开展拍卖交易,为提升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巩固基础。

  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投资大的系统工程,同时农业信息产品中多数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因此单靠市场的力量无法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必须由政府或行政部门主导建设。台湾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汇集、整理、发布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均有专门机构负责,使得农产品产销的信息网络不仅发展快速,而且信息权威。

  赵一夫说,目前大陆农产品市场的信息采集、发布、管理“多头共管”的现象较为严重,除了农业主管部门,物价局、统计局、发改委、商务部等不少部委都牵涉其中,而各部门各自设计市场信息调查方案,分别收集和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内容不仅重复,数据口径也难以统一,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削弱了信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为此,极有必要借鉴台湾经验,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信息进行统一归口管理,由农业部门分专业、分领域实施信息采集、汇总、发布,在口径一致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部门的信息传播优势形成多元化信息服务体系。在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建议集中力量进一步强化农产品信息服务系统的软硬件基础建设。”赵一夫说。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