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特色产品
濮存昕义务担当陕西渭源“土豆”形象代言人
时间:2009-11-13 14:42:51来源:作者:天石
  是什么原因让影视明星濮存昕流连忘返小县城,义务担当“土豆”形象代言人?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扶贫困县,喊出了打造“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基地”的口号?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困惑,我们走进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源头渭源县。
  九月的渭水源头,药薯飘香,流光溢彩。那一片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洋芋地里,孕育着又一个金秋的喜悦。杨诚就在这个季节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杨诚是渭源县北寨镇张家堡村农民,曾经穷得丁当响的杨诚就是用了“马铃薯良种”这一金钥匙”,开启了“万元户”的大门。像他一样,依靠马铃薯良种致富的渭源庄稼人屡见不鲜,有的竟然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明星人物”。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由10年前的12万亩发展到36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5%,年产量达到70多万吨。马铃薯良种一跃成为渭源农民的“铁杆庄稼”,日益发展为提升县域经济的“撬杠”。
  “思路决定出路。”渭源立足县情、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探索出了打“科技牌”、走品牌路、大手笔挥写“马铃薯良种三部曲”的路子。多少年来,马铃薯良种退化严重是一直困扰产业提速的“瓶颈”。如何破解难题?
  强基础,不遗余力建立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体系成为渭源马铃薯良种工程的“第一部曲”。
  县上紧紧依托省农科院会川马铃薯育种站的品种选育、脱毒苗组培生产等科技优势,开展马铃薯脱毒良种梯级扩繁工作。由县马铃薯产业办公室进行原原种、原种的繁育和一级良种基地区域确定,渭河源马铃薯种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搭建网棚、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贮藏、统一销售)的要求,进行原种繁育。目前,全县已建立健全了从茎尖组织培育瓶苗、温室繁育原原种、网室繁育原种、大田扩繁一级良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体系。选育推广渭薯、陇薯两大系列20多个品种,其中陇薯3号淀粉含量高达20.25-24.05%,属全国淀粉含量最高的品种,“远嫁”到全省各地和陕西、宁夏等10多个省市,良种异常“火爆”。陇薯6号经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马铃薯品种。目前,全县马铃薯品种选育体系、良种繁育体系、组织协调体系等5大体系已经建立健全。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沿着316国道和定渭公路而行,那一道道马铃薯种植精品片带,那一座座银白色的良种网棚成了渭水源头最亮丽的“风景线”。走进投资1383.5万元、占地2000亩的位于会川镇的渭源县马铃薯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原原种生产区、良种繁育区、加工贮藏区等五个区域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现代化大型网棚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颇显科技含量的马铃薯原原种已经“收拢归仓”,整整齐齐的码在贮存室。
  建基地,千方百计扩大种植规模是渭源马铃薯良种工程的“第二部曲”。
  县上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积极培育产业带,初步形成了北部干旱山区抗旱种薯及常规种薯生产、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种薯生产两个特色鲜明的良种繁育基地,特别是南部优质种薯繁育基地发展迅速,目前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走“良种带动与企业带动相结合”的路子是渭源良种事业创出的成功之路。由渭河源马铃薯种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实行“五统一”的服务方式,形成“协会 公司 农户 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良种种植规模化、标准化日益凸显。发展最为迅猛、蜚声全国的五竹良种马铃薯繁育已有会员2500户,遍布6个乡镇,固定资产达到120万元,良种基地4000多亩,年可生产一、二级脱毒良种8000多吨。张新云、刘发荣、李继平、刘发强等人种植的陇薯3号脱毒一级良种几年来一直保持平均亩产1万斤以上的“记录’。显着的经济效益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种植良种的积极性,大安乡红堡子村、新寨镇新寨村、五竹镇五竹村等一批“马铃薯产业特色村”脱颖而出。
  促销售,一心一意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是渭源马铃薯良种工程唱响的“第三部曲”。
  县上建成会川、五竹两个马铃薯种薯专业批发市场和清源、新寨、北寨、莲峰等6个小型交易市场,建立收购网点160个,扶持110户贩运大户参与马铃薯运销,组建了6个马铃薯经销公司和9个马铃薯专业协会。走进金秋时节的渭水源头,大小车辆往来穿梭、运输繁忙,洋芋收购网点星罗棋布,遍布乡镇村社。全县年外销马铃薯40万吨,种薯20多万吨,每年向省内外调运良种20多万吨。好些农民在洋芋上也做起了“反季节文章”,纷纷存贮洋芋,全县共新建1000吨以上大型种薯贮藏窖5栋,30吨以上贮藏窖近百座,简易贮藏窖2000多座,贮藏能力达到了33万吨。马铃薯良种事业的蓬勃发展,引起了“连锁反应”。马铃薯加工企业异军突起,年加工能力3000吨以上的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达到17家,中小型加工企展势头迅猛。
  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销售成了渭源马铃薯良种工程的“制胜法宝”。不妨走进沟壑纵横、十年九旱的大安乡看看,这里,过去几乎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近年来,马铃薯良种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该乡注入了活力。全乡洋芋总产值达1800多万元,农民从洋芋中获得的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如何让马铃薯良种之路越走越远,走向全国?近年来,县上组织制定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马铃薯生产管理质量技术标准》等各项技术规程,进一步规范了马铃薯生产过程。县上申请注册了“渭源马铃薯种薯”原产地标记和“五竹牌”良种马铃薯商标,并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被省农牧厅认定为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渭源马铃薯良种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如今,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已真正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朝阳产业”和“富民工程”。渭源发展良种马铃薯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这样的背景下,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5年规划也瓜熟蒂落。县委书记杨发升说:“未来5年,是渭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黄金发展期,坚持‘项目立县、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战略,35万渭河儿女同心同力一定会描绘好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的宏伟蓝图!”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