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特色产品
南通特产风筝
时间:2009-12-15 10:04:48来源:作者:刘玛奇
 

 


图片1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著称,与北方的造型风筝分为南北两派。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变形“七连星”至“十九连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竖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车运载。“板鹞”上缀满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乒乓球等制成。鹞面上并绘有神话传说等民间绘画,下部系两根几十米长的尾绳,一只精致的板鹞,便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当地群众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传。大板鹞需多人拉放飞,升空后大中小哨口分别发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谐,悦耳动人,声及数里,婉似“空中交响乐”。据说哨口有30多种型号!
 


  南通风筝文化,是一部用人的生存行为和生存情感构成的文化史。这部生命之书、生存之书、生活之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和在阶级斗争连续不断的年代,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化尊重。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放风筝之风越来越兴旺,充满了野性生命的新风采。民间文化、乡间哲学的文化符号———风筝走上国际舞台。多元传承给南通风筝文化增添了勃勃生机。

  从南通风筝文化传承千年历史以上的过程,不难看出,地域环境、经济基础、忠孝观念、生活习俗等都是风筝文化得以传承的“因子”。基因的概念来自生物学,是指生物体遗传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直线排列。风筝文化作为江海文化的一道景观,研究其代代相传的文化因子,有着重要意义。对风筝 研究,除了外部表现之外,更应该了解内在深刻的成因。只有弄清了主体基因、附体基因、混合基因以及变异基因,才能对这种文化景观去构筑保护环境,在前进中予以弘扬,在弘扬中传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