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丹是灌云县的特色产品,学名豆天蛾,是一种吃豆叶、喝甘露为生,在天然无毒、无公害状态生长的昆虫。它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七种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其中,亚麻酸达36.53%,尤其是C18:3亚麻酸含量更高,灌云豆丹风味独特,是驱寒养胃的保健珍品。我国食用豆丹的习俗由来已久,蒲松龄在《农蚕经》中写道:“豆丹,捉之可净,又可熬油。法掐头,掐尽绿水,入斧少投水,烧之碟之。久则清油浮出。每丹一升,可得油四两,皮焦亦可食。”豆丹烧、炒、炖均可。豆丹经加工烹调后,风味异常鲜美,令人食之难忘。几十年来,连云港地区,特别是灌云几代厨艺名人潜心研究,灌云豆丹先后被开发出近30种风味独特的菜肴,被省内外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美味珍馐。
豆丹学名豆天娥,是鳞翅目天娥科的一种昆虫,以吃豆叶、吮甘露为生,受到任何污染均会迅速死亡,属于典型的天然有机食品,富含人体所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目前加工上市的灌云豆丹选用是豆天娥的幼虫,口味比成虫更加鲜美异常。据专家介绍,这种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名菜,填补了我国昆虫食品领域的一项空白。如今,豆丹已风行到淮海地区的高档饭馆,不再是灌云独家所有。但其做法与风味,还是以灌云为翘楚。特别是冬季入节豆丹,从豆地刨出后,如何除去土气,使其更加鲜香美口,更是灌云厨师一技。不仅连云港、淮阴地区有稳定的市场需求,而且还远销南京、上海等地。
豆丹虽然是大豆的天敌,但是它的肉浆却无毒无害,是一种特佳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肴,十分鲜美,并有治疗胃寒疾病和营养不良的特殊疗效。豆丹皮经食油炸后,喷脆松香,口味极佳。豆丹入菜,形式多样,清焖、制汤、烧炒、炸生皮做盘子,无不令人一饱口福。七月初,是豆丹膘肥体壮之时,从豆叶上捉回家,先浸入水中淹死,然后用专用的擀面杖从头挤到尾,挤出白白的一条肉,将尾端的内脏摘除,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略煮片刻,跟大白菜或是丝瓜一起烧,加上红辣椒等调料,其味美,胜过任何山珍海味。而中秋时节的豆丹已蜇入土中准备冬眠,这时的豆丹肉更多,营养更丰富。从土中刨回家,与七月的豆丹做法相同,但味道更胜一筹,且温胃之功效更好。家乡更有一种土方子,将秋豆丹洗净放在火上烤,然后连皮吃下,据说治疗胃病有奇效。灌云县是全国最大的豆丹销售集散地,县内有从事营销的经纪人300多名,年营销额1亿元。豆丹作为灌云的招牌菜、特色菜带动了该县的餐饮业和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使1万名大龄妇女实现就业。这一小小的豆丹甚至惊动了央视,围绕该县如何将小豆丹做成大产业,央视拍摄豆丹加工销售、带动当地餐饮业和富余劳力就业等方面的典型内容,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新闻专题片,在中央七套“致富经”栏目中播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