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质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质量效益,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1996年至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由588.28亿元增长到1900.76亿元,工业总产值由864.20万元增长到3491.67亿元。全市所有县﹙市﹚跻身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目前,全市拥有46个中国名牌产品, 139个国家免检产品,291项福建名牌产品,6 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名牌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市旅游鞋、陶瓷、水暖器材、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产业集群较为明显,在国内外市场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强影响力,己成为全国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全市拥有"中国鞋都"、"中国纺织工业基地"、"中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拉链之都"、"中国茶都"、"中国芦柑之乡"等10多个"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泉州制造"在区域打响。
"品牌泉州" 凸显强劲竞争优势。全市鞋业、服装业、伞业、食品业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形成名牌优势。全国旅游鞋"中国名牌"16个,泉州占有11个;晴雨伞类"中国名牌"6个,泉州占有4个;陶瓷密封水嘴"中国名牌"7个,泉州占有4个;西裤类"中国名牌"7个,泉州占有3个;全国仅有的2个蛋黄派获"中国名牌",均出自泉州。全市名牌企业在全国设立直、分销公司2600多家,连锁店及加盟店43300多个,各种专柜达51200 多个,打响产品的美誉声和知名度,形成名牌系列化生产,做大做强品牌,以强劲竞争势头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