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深藏在层层叠叠的大山里。
村庄散落在高高低低的山坳里,山高雾重,是种茶的好地方。村民有汉族,有畲族,多少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农业收入,是大多数农民的全部。离那个悲痛的时刻已经过去3个多月,但村民们还是眼含热泪,在说着一个农资店,一辆农用车,一个平凡的基层农技站长的故事……
“他扶起我这根稻草”
“我的恩人走了,我最贴心的人没了……”后坑村村民雷根荣喃喃自语。
他说的恩人是莲都区丽新农技站原站长张献斌,今年2月23日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为村民卖柑橘的路上。医生诊断:过劳死。
俩人结识在2001年雷根荣走投无路的时候。“原本我有一份好生活,家里有好几万元存款。就因为赌博赌得收不住手,输了养猪场,还欠下10多万外债。女儿要上学,亲戚连100元钱都不肯借给我,怕我再赌。”2001年,雷根荣种下茶叶,没钱买肥料,又没处借钱,连着向几家农资店赊账都没赊到。最后转到了张献斌店里,张献斌就说了一句:“只要你好好做人,我帮你。”这一帮就是8年。
从赊1000多元的化肥开始,雷根荣还了借,借了再还,这些年,他前后找张献斌周转的钱有20多万元。
“现在我欠债全部还清。以前村里人都说我是一根烂稻草,没人理我,是他扶起我这根稻草……”说着说着,雷根荣抹起了眼泪。
“这里的茶农,都靠他指导种茶致富了。”同事张柏华说。1976年高中毕业后,张献斌当了30多年茶叶农技员。孜孜不倦钻研后,他选出一个优质早茶品种“丽早香”,每年2月下旬左右就能出产,经济效益很高。现在种植面积发展到几千亩,邻省茶农都来引种。
“我们老百姓都信他”
回忆初识时,妻子常旭金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她是采茶女工,张献斌是茶叶辅导员。“我一看这个辅导员,衣服上到处都是补丁,但做事容不得一点错。每天上山看采茶,早上5点就来了,谁马虎就必须重采一遍。晚上炒茶,不管到半夜还是第二天天亮,他都跟到结束,每天炒出来的茶都取样检测。他来了,茶叶产量马上就上去好几倍……”
2003年,张献斌的妻子给他买了一辆工具车代步。6年来,这辆车既是站上的公车又是农民的便车,山村交通不便,农户一个电话,张献斌就来送货运菜,也不收一分钱运费。
他的认真没有改变过。丽新山村被列为水稻联防联治试点村,每天早上5点,张献斌总是第一个到田头,配好药水,等着村民。第一天,有的村民穿着破衣服就来了。张献斌告诉他们,早上露水大,要注意农药渗透皮肤。第二天他就给大家带来了雨衣雨裤……村民张水亮哽咽着说:“他是我们最贴心的人啊,我们老百姓都信他。”
这个村子,水稻试验田从过去的500亩,发展到如今的1500亩,亩产由原来不足900斤,猛增到如今的1300斤,光稻谷一项,全村人均增收近400余元,而联防联治的农资费用,都是张献斌先垫付的……
“苦了自己造福乡亲”
张献斌去世后,在一只箱子里的杂物中,家人意外发现了53张赊账单,少的几十元,多的单笔超过万元,总金额8.87万元。这些,都是农民从农资店里赊去农资后,留给他的凭证。
结婚这么多年,张献斌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起,多的时候,家里十几口人吃饭。但张献斌的工资一直只有五六百元。为了维持这个家,妻子常旭金外出打工多年,直到去年9月,张献斌转了正,加了工资,才跟她说:“家里条件宽裕点了,你回来吧……”让她难过不已的是,才团聚了半年不到,张献斌就走了。
自己欠着账,妻子打工来补贴家用,张献斌却把能凑出来的钱,都借给了远远近近的农民们。
环顾这个简陋的家,墙皮斑驳剥落,柜子掉了油漆。一只老旧的五斗橱,是20多年前张献斌被评上茶叶先进技术员时的奖励……
送别他时,数百名乡亲闻讯赶来,个个泣不成声,都说他“苦了自己造福乡亲”。一些偏远山村的村民事后得知,无不捶胸顿足,后悔没能最后送他一程。
一个平凡人,把30年的心血花在农民身上,换来了老百姓的泪水和无限的感思……(顾 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