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先灿,这位有着25年党龄、曾经当过教师和蚕桑站辅导员,现任凤冈县何坝乡鱼塘村村委会主任的老党员,着装很简朴,面容和蔼。在他的身上,散透着一种勤劳和善良的朴实品质。
2000年5月,他进入何坝乡鱼塘村工作,工作踏实,干群关系好,被群众称为他们的贴心人。在2004年年底,鱼塘村委换届,村委作为全县“海选”试点村,他在4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80%高票当选鱼塘村村委会主任。通过努力,在任期内,他真正践行实现了在就职演说中向村民们许下的郑重承诺:实现鱼塘村的三通:即路通、水通、电通。并搞好招商引资,为群众搭建平台。在鱼塘村,说起段先灿,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人民的贴心人,人民的好干部。
上任先修致富路何坝乡鱼塘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闭塞,全村共有546户,人口2345人,3000多亩耕地,且大部分属于三类田(靠天吃饭。天不下雨,颗粒无收),一亩地只能收300余斤粮食,一无资源二无企业的该村村民人均收入不到400元。为维持生计,大部分劳力都外出打工。段先灿自从2004年“海选”当上了这个“村官”,他就没有睡过安稳觉。他白天调查民意,了解民情,晚上冥思苦想,寻脱贫致富之路。“要想富,先修路!”当选第二天,他就和村支部书记肖天相商量决定召集村支两委所有成员开会,段先灿修路的想法提出来之后,得到全体参会同志的一致赞同。
说干就干,2005年鱼塘村通村公路动工修建,修路占地遇到纠纷,他就耐心给村民做工作,宣传修公路的重要性,通过他耐心动员和解释,很多村民认识到修路的重要性,很多占地纠纷就纷纷化解。他白天都要到工地上去指导而且还要和村民一起修公路,遇到纠纷通常是晚上抽时间去解决。有的纠纷要解决好几晚才能解决好,有时几宿都没有睡觉,白天仍然坚持到工地上去参加修路。但他从来没有厌倦过,工作热情还是那么高。没有材料,他托亲戚找朋友积极联系;没有资金,他动员村民们自己筹资一部分,自己到乡里、县里相关部门去找领导争取支持。风里雨里,土里石头里,他的汗水与相亲们的汗水流在了一起。一次,在修新桥到高家坡的通村公路时,他得了重感冒,医生叫他休息一周,而他只休息了两天,第三天就往村民们修路的公路上跑。当他刚到修路现场投入到修路工作中,天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顿时成了个“落汤鸡”,回去感冒加重,在县人民医院住了20多天的院。
通过近五年的公路修建,现在的鱼塘村基本上寨寨有公路,家家能通车,全村人民得到了实惠。这几年鱼塘村在他的带动下,不仅路修通了,而且所有的村寨的自来水、电都弄好了,真正实现了三通。
多方奔走为致富鱼塘村经济发展相当落后,如何才能彻底改变全村落后的现状,是段先灿一块心病。他认真分析了鱼塘村当前的实际情况,他认为要彻底改变全村人民的落后现状,一定要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好经济,只有这样,全村人才有希望。
打造平台,招商引资,冲着这一目标,在今年的2月份,当他得知贵州茅台酒厂在外订购合同保价回收红高粱的消息后,他利用春节放假的有限时间,不辞辛劳去茅台酒厂,找到相关负责人谈了他的想法。得到了茅台酒厂领导的大力支持后,他立刻赶回来给村民们讲种植红高粱的好处。在他的动员下,今年全村已和茅台酒厂订立合同共种植红高粱200亩,保底价每斤1.5元,据估计,每亩可收800余斤,一亩可收入1200多元,全村就可创收24万多元。
5月,段先灿组织全村的农村党员又去遵义心连心食品加工厂联系,组织他们参观食品厂的情况,打算在鱼塘村让村民冬天利用闲置土地种植胡萝卜。在他和厂家的沟通中,最后和厂家定下了150亩的合同,保底价为每斤0.3元,厂家上门收购。据估计每亩收胡萝卜大约2000斤,按每斤0.3元计算,每亩收入600多元,而且又不影响第二年的庄稼生产。如果引进的这两种产业通过试种收入可以的话,下一年将引导村民大种红高粱和胡萝卜,增加全村人民的的经济收入。这两大产业的引进,为该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通过村民的勤劳付出,日子定会越来越红火!(刘 武)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