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手握一地大权,其位置是其他同级别官员所不能比肩的。
北京官方的《人民论坛》杂志近日刊登一项问卷调查显示,74%的大陆受访者认为县官“权力更大,更受关注”,82%的受访者选择“贪污腐败”对县官形象影响最大。
如果参照近年来有关县官(主要是指县委书记、县长)涉腐的报道,这组数据就更能反映现实。备受关注的重庆打黑案中,目前已有20多名县级以上官员落马;安徽省两年前还出现过18名县官集体腐败的窝案——数据和事实都显示,县官职位在不少地方已成为“腐败重灾区”。
中国自古就有“郡县治,则天下治”之说。作为社会治理的基层力量,古时的县官因一头代表皇上和朝廷,一头连着黎民百姓,长期以来也被称为“父母官”。
今天的县委书记、县长在行政级别上虽依然位列基层官员行列中,但县官手握一地的财权人权,其位置是以专业领域划分出的其他同级别官员所不能比肩的。
首先,县官既是当地重大事项的决策者,又是中央和省市政策的执行者,一些县甚至可以针对本地特点制定和推行“土政策”、“土办法”,其手中的权力,说大可以大,说小可以小。
其次,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自然资源方面,各县可以自成气候,独成一体,县官施政行事可以相对不受外界干扰,过去所说“土皇帝”,他们其实是最名副其实的一类。
第三,在中国目前的2000多个县(含县级市和区)中,大县拥有数百万人口,小县也有十几万人口,关联黎民百姓之广,影响之大可以想见。尤其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县官又常常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最前沿和社会矛盾的交汇处,因而近年来受到公众和舆论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天,中国行政管理也面临变革,“强县扩权”呼声高涨,在中国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重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消灭城乡差别将更多倚重县级政权的大背景下,加之中国各级政府中的中高级官员有不少是由县官晋升而来,重新审视县官的作用和位置、严防县官滥权贪腐、公开透明选拔民众信赖县官显得尤为重要。当然,笔者并不否认在现任县官群体中也不乏实干、勤政、亲民者。
作为基层的“一哥”,县官若变成脱缰的野马,其对社会稳定和民众寄予政府信心的破坏力决不亚于高级官员。(作者:钟海之)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