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特色乡村
湖南常德: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09-10-29 11:27:1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从生产力水平和农村实际需要出发,变分散办点为连片示范,改村庄整治为镇村同治,集束式开展办点示范,顺应了城乡一体化趋势,走出了一条“连片示范、镇村同治”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常德在实践中主要突出了“五个坚持”———
坚持三级示范与连片示范相结合。近年来,常德从实际生产力水平出发,全方位、多侧面开展办点示范。一是三级示范。实现了从市县到乡村的全面布点,相继启动了十大示范片、400个示范村、400个乡镇示范点的建设。二是连片推进。市委、市政府采取适当集中力量,连片推进的方式开展示范,每个片3至5个村,受益人口4000人至5000人。示范内容包括垃圾治理、饮水安全、公路建管、丘岗开发、宜居住宅、文明新风等方面。目前,全市已经建成了桃源县马鬃岭“生态桔园”、安乡县丰裕“梦里水乡”、鼎城区灌溪“花木之乡”、澧县张公庙“江南吐鲁番”等10多个新农村综合示范片,直接惠及农民群众10万多人。三是动态管理。示范片和示范村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定期调整,示范片(村)一定两年,对群众积极性不高的示范片(村)另行转点。
坚持镇村同治与大面整治相结合。具体目标是达到“五化”:一是环境洁化。镇村垃圾集中堆放、定期清运,消灭露天粪坑,建立垃圾清扫、中转责任体系。宜建户沼气入户率达到80%以上,“五改”配套率在90%以上。二是农宅美化。引导独立农户和散居农户逐步到规划区集中建房,整治乱搭乱建,90%的建筑外观整洁。三是水源净化。村庄整治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要同步推进,农村居民全部喝上安全饮用水,村内河塘、沟渠得到保护和整治,沟渠通畅率达到95%以上,生产生活污水基本达标排放。四是道路硬化。镇村农村公路网要布局合理,主干道基本硬化(水泥路或油路),经济条件较好的村组,道路硬化到户。五是镇村绿化。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
坚持普惠工程与普惠行动相结合。明确了五年内“千村规划到村、万里村道硬化、十万沼气入户、百万人饮水安全”的建设目标,大力加强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切实做到“四个有机结合”:一是与产业提升有机结合。以道路通达工程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使产业集中地都通上水泥路。二是与防灾减灾有机结合。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三是与村庄整治有机结合。以农村饮水安全、沼气能源、清洁工程建设为重点,抓好“三清三改”,建设宜居农村,每年完成200个以上行政村的村庄整治。四是与公益事业有机结合,重点抓好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全市每年培训务农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务工劳动力5万人次以上,农村大户2000人次以上。
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常德始终坚守“不准增加乡村负债、不准加重农民负担”两条高压线,采取政府“以奖代投”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两个筹资办法,实现市县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双增长”。
坚持完善机制与高效管理相结合。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常德更加注重从长远着眼,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政策配套。近年来,出台了新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的政策文件20个,具体措施近300条。二是民主理事。通过成立农民理事会推进基层民主管理,理事会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具体事务的主要组织者。全市先后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2750多个,代表农民行使建设新农村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三是强基固本。通过抓村级干部培训、改善乡镇办公条件等措施,农村基层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劲头明显提高。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