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特色乡村
中国黑木耳第一乡——浙江龙泉市安仁镇
时间:2009-10-30 10:12:4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要想富,讲科学,求进步。”近日,在龙泉市安仁镇项边村,村委主任季可辉笑着对记者说。

  以项边村为中心的安仁镇有“中国黑木耳第一乡”之称,项边村黑木耳菌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菌种生产基地;该村70%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异地种植黑木耳已遍及全国16个省(市),村民总收入的60%来自食用菌生产。

  多年来,项边村村民一直凭借着摸索出来的“土经验”种植黑木耳,但在这一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靠经验难以解决的问题。

  2005年种植黑木耳的那段经历,至今还让项边村村民游爱民难以忘怀。“在村中我较早种植袋料黑木耳,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可那一年雨水多,其中有个月几乎是连续降雨,大多黑木耳因烂棒造成掉落,损失了3万余元。”游爱民说。

  “黑木耳在种植过程中难以抗拒高温。一般当气温达到30摄氏度时,菌棒内的温度就会高达40摄氏度以上,杀死菌丝,直接造成减产。”安仁镇农艺师龚兆培说。龚兆培从事黑木耳种植研究多年,他告诉记者,对于高温及雨水等影响黑木耳种植的因素,目前只能采取太阳网遮阳、多浇水降温、适当调整种植季节避开雨季等方法应对,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确保黑木耳种植户的收益。

  “如果高温、雨水等问题都能解决,种植黑木耳每年有多少收成就能心中有数,大家致富的信心也就更足了。”刘立华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

  通过各级政府部门及项边村的共同努力,今年年初,项边村“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项目获科技部立项,成为全国120个首批启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之一。在浙江省,这样的示范点只有3个,丽水市仅项边村1个。

  季可辉告诉记者:“项目的重点之一就是扶持项边村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整个项目建成后,项边村的黑木耳生产规模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幅50%以上,年新增菌种产销250万袋(瓶)。全村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据了解,2007年3月项边村还与浙江大学建立了对口联系,邀请专家研究解决黑木耳种植过程中的烂棒及黑木耳烘干等问题,力求避免损失,实现增收。

  以科学为依托,项边村1400多村民正合力唱响“富民曲”。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