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南雄市遭遇罕见冰灾肆虐。但走进白果主要产区坪田镇坳背村,只见房前屋后,有着极强生命力的白果丛生群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细看白果树梢已结出了颗颗稚嫩的白果芽和花蕾,当地农民早已把装好花粉的薄膜袋悬挂在树稍上任风摇曳,有的用烧禾杆烟熏的“土办法”来授粉,有的用水拌花粉来喷施。
当地村民介绍,有一株树高达50多米高的千年雄性“白果树王”,几乎承担了附近上千株雌性白果的“供粉”重任。每年清明前后是白果授粉的最佳时机,由于坪田白果种纯果大,壳薄肉厚,风味独特,口感软糯,营养丰富等特点,用人工授粉不仅结出的果多又饱满,而且卖价又高,十里八乡的果农都乐意花上10元、20元(人民币)慕名前来这里“买雄性花”来授粉。
“今年这场大雪够伤惨了,大部分白果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损坏,有的连根拔起,有的拦腰折断,甚至有的因冻期过久而枯死。”姜塘村的叶英绍老伯心痛地告诉记者。而在村旁的白果林丛中,随处可见被无情大雪折断的树杆树枝。“白果是我们的一项当家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村民面对此境很是着急。如果不及时补救,今年的收成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叶老伯说,雪灾过后,政府十分重视,派来干部和技术员现场指导,实行增施土杂肥,培土埋根,适时授粉等,帮助果农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
当地干部介绍说,坪田镇有一大片野生丛生古老白果树群,分布在大大小小的乡村,上百年的白果树数量达5000多株。而这些古老白果树中,树龄最长的有1600多年,树龄短的也有一二百年,是中国内地纬度最低的天然白果生存区域。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树种,使灾年白果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南雄市政府邀请专家实地“支招”,对古老白果树分类指导,重点保护,技术攻关。同时,还对上世纪90年后在油山、帽子峰、主田等20个集中连片百亩基地新种的白果树,全面推行高位嫁接正宗坪田白果和“雌雄”同株嫁接法,实现自然授粉的最佳效果,从而优化品种改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