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8日至9日举行的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第五届全国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会上,灵山县再次荣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殊荣。
灵山不临海也不临边,为什么经济发展势头这样强劲?日前,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深入这片热土探秘。
创优投资环境,凸现发展潜力
灵山有140万人口,劳动力丰富,是全国着名的“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农业深加工前途广。该县位于南北钦防和玉林、贵港等市之间,特别是钦州保税港区的设立和钦州被确定为我国沿海地区惟一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后,该县在接纳东部和国际产业转移方面更具吸引力。加上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灵山县城到2020年人口要发展到35万,建城区40平方公里。这是该县一个良好的机遇。
为了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该县紧紧把握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工业园区规划、项目准入、集约用地等一系列创新发展的动作上频频出招:
一是明确引资重点,组成10多个小组,先后前往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宣讲自身的发展潜力,开展项目对接,达成了一批项目投资协议。
二是对引入项目实行县领导包干负责,规定凡域外投资项目在办理立项、选址、建设、收费等手续时,都由有关部门协办,实行“一条龙”全程跟踪服务。三是通过开展“我为灵山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等专项活动,妥善解决了一大批事关企业发展、群众创业、生产生活的难题。如今,全县已形成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今年1-10月,该县新引进国内协作项目22个,到位资金7.793亿元。
联动发展统筹兼顾,提升投资“魅力”
灵山县城镇配套设施完善,区域辐射能力明显增强,人居环境良好,是广西城镇化综合示范县。如今,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超过16万人,呈现出框架规模大、城市品位高、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以县城为中心,15公里半径内聚居人口达50万人,与此相伴而来的是旺盛的“人气”和“商气”。
该县县委书记李跃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把县城建设成为钦州地区中心城市和广西南部“最具魅力、最具吸引力”的城市目标,他们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在整合优化城市老区功能的基础上,高标准地做好了将军铺小区、东边塘小区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管理,建成“六峰商业步行街”、江岸美景等精品商住区及基础设施,“湘桂盛世名城”等精品商住小区项目正在快速推进,钦玉一级公路等五大交通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还有一批城建、工业和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建设或准备开工建设,新的城市框架已经拉开,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潮正在涌动。
良好的农业基础也是该县引资发展的魅力所在。一直以来,该县坚持“三化联动”,突出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他们重点扩大糖蔗、茶叶、桑蚕等生产规模,加快建立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档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扶持生猪、奶水牛等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至今,全县已建立水果、茶叶、蔬菜、粮食等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达150多万亩,并培育出一批上规模、带动面广、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今,该县已经拥有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17家,县级15家,其中仅今年就新增加了5家农业龙头企业。该县还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实现全县6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
把握工业主轴,强化带动力
该县在认真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提出“以工强县、三化联动”战略,多举措培育壮大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8大优势支柱产业。同时,他们着力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抓好工业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把三大工业园定位为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目前,仅十里工业园就已成功引进了农产品加工、电子、服装、编织等30多家企业,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以上。记者在工业区看到,皮具厂等6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投资总额达3亿元以上。
该县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对中小企业积极引导,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现在,桂合丝业、陆屋欧亚糖业等一批规模企业已形成了强劲的带动力,宇峰食品、和平食品等一批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出口创汇、资本营运等方面成为工业经济的生力军,强力拉动经济的迅猛发展。至今,该县已有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今年就新增8家,其中永盛铁合金有限公司、桂鑫轧钢厂等5家企业已成为亿元企业。今年至10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6.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实现财政收入4.3996亿元,增长17.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2亿元,增长35.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1元,增长20.5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4亿元,增长26.7。目前,该县又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积极实施“亿元企业带动工程”,加速灵山实现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