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特色乡村
八大万亩水果基地让灵川农民致富有路
时间:2009-12-16 11:03:23来源:作者:阿卡

  “春桃夏李梨,秋提橘冬莓,灵川一年四季有鲜果。”这是灵川县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以来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灵川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目前,全县打造出海洋万亩优质桃、潭九公路沿线万亩柑橘、潮田万亩优质梨、潮田至大境公路沿线万亩柑橙、灵川镇万亩蔬菜和大圩万亩提子、万亩蔬菜、万亩优质稻等8个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万亩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基地,仅今年1—10月,实现农业总产值16.9亿元,同比增长4.7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620元,同比增长10.8%。

  因地制宜调结构产业基地帮民富

  灵川县依托紧邻桂林市郊的地理优势,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以优质粮、名特优水果、无公害蔬菜等特色效益农业。目前,全县种植水果面积达264060亩,水果年产量13万吨;粮食播种面积达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174000吨以上。

  海洋乡曾是全国有名的“白果之乡”和著名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由于诸多原因,这两大产业日渐衰微。灵川县根据该乡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大刀阔斧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狠抓桃、李、梨等优质水果生产。同时,通过出台“以奖代补”等政策,开展送技、送种、送药等贴心服务,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连片基地。目前,该乡水果种植已发展到42900亩,其中万亩优质桃示范基地35000亩,覆盖全乡大庙塘、海洋、水头、尧乐、小平乐等14个村(居)委会116个自然村,是桂林市甚至全区最大的优质桃生产基地之一,水果年产量达2.5万吨,产值7500多万元。仅此一项,该乡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000多元。

  依靠科技攻关大做增收文章

  灵川县还实施科技兴农、科技增效战略,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优势绿色农产品。

  近年来,该县水果、科技等部门展开技术攻关和应用新技术,在小面积葡萄一年两熟技术试种成功的基础上,成功打造大圩万亩葡萄一年两熟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内二季果亩产达500—750公斤,加上一季果挂果平均每亩1460公斤,每亩可新增收入2500多元。

  该县还投入资金38万元,建成了大圩镇狮子岩村100亩现代节水农业高效蔬菜示范基地。该基地利用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进行全面灌溉,使水、肥、药能及时渗透作物,比一般的沟渠漫灌省水50%增产20%以上,结合施用化肥、农药可提高肥效、药效40%,同时还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的发展。由于微喷灌系统操作简便,对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有关部门正在将其推广,让农民真正实现节能增效增收。

  专业组织兴产业党员带头奔小康

  前些年,灵川县在水果种植、生产中,农民用药、用肥缺乏统一的标准,产品价值普遍不高,销售也成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该县组织供销联社、水果总站、工商局等职能部门,组建并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统一生产标准管理、统一供肥供药、统一销售服务。从2007年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5个。

  漓江流域现代(生态)万亩柑橘种植示范区内的潭下镇,以水果、蔬菜、桑蚕、畜牧养殖业等为特色的“一村一品”经济村达106个,为增强市场抵抗力,降低经营风险,该镇先后建立了黄柏水果产业流通协会、码头水果种植协会等11个果蔬产业协会。今年6月还成立了潭下镇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仅今年,该镇通过新桥、伊泉合作社销往南宁、广东等地辣椒150吨价值60多万元、凉薯500吨价值40多万元、萝卜4000吨价值20万元、香西瓜900吨价值128万元。

  灵川县还通过优化农业产业党组织设置,积极大胆尝试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相继建立了水果、蔬菜、商品流通协会等产业党支部,并通过党支部管理各类种植协会、养殖协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堡垒作用,并培育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排头兵”和“领路人”。(汤林平)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