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特色乡村
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四川成都双流县
时间:2010-01-06 09:46:16来源:作者:刘玛奇
 

      双流县原名广都县,建县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为四川省的古县之一。广都是古蜀王蚕丛、杜宇、开明氏故治。蜀都先在瞿上城--今 双流县与新津交界之牧马山蚕丛祠, 九倒拐一带.<<太平寰宇记>>载: “双流,本汉广都县,至隋,避炀 帝讳,改为双流县,以县在二江之间。故以县名”。“二江”即为江安河,府河。治所在今东升镇附近。唐龙朔三年(663年),析双流县复置广都县,同属剑南道成都府。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 年),废广都县为双流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撒销双流县建制并入华阳县,十三年(1380年), 双流复置。清康熙六年(1667年),双流县并入新津县(曾一度用“新双县”)。雍正八年(1730年) 复置双流县,属四川省成都府。嘉庆时属成都府成绵龙茂道。光绪时改为川西道,双流隶属川西道。民 国三年,改川西道为西川道。民国十八年废西川道,双流县直属四川省辖,民国二十四年属四川省第一 行政督察区,直至1949年底双流县解放。  

      解放后,双流县属川西行政公署温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省制,设专员 公署,双流县属四川省温江专员公署。1959年双流县曾一度与华阳县合署办公。同年7月,撤销双流县建 制并入温江县,1962年复置县,隶属关系不变。1965年撤销华阳县建制并入双流县。1976年,仁寿县籍 田区划入双流县。同年,双流县划归成都市管辖。广都县几经演变,双流县不断向前,80多万勤劳勇敢的双流人民就生息在这块古老而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双流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汉唐以来,人才辈出,代不泛人。境内地面地下文物遗存较多。瞿上城遗址,相传是蜀人老祖宗蚕丛王建都的地方;樊乡比成都建城都早;“广都有鱼田盐井之饶”,华阳“十八口”第一口盐井开凿成功,称得上“ 世界之最”,西汉时的“武阳买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叶市场,就在黄龙溪。 
  
      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双流文化事业得 以迅猛发展,在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阡陌大地上,文化管理机构建全,县、乡、村三 级文化网络星罗棋布,各类文化场所熠熠生辉。伴随着神州春潮般的改革开放伟业, 充溢着广都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浪潮,文化艺术活动异彩纷呈,隽永流 长,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大力弘扬,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黄龙溪的“火龙艺术”表演流金 溢彩,连厢、狮灯闹欢了蓉城街巷; 校园文化,竞技于蓉城“十佳”,花缀枝头,满园春华;企业、机关、街道文化绚丽多姿,生机盎然. 
  
      建国以来,双流召开过全省首届集镇,文化中心经验交流会议,接受过两任文化部长的视察;接待过 原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菲律宾三个文化代表团的来访,并接受到高度赞赏;造就了享誉画坛的梅兰 大师;诞生了川西农村风情绘画精品;这里的摄影、绘画作品飘洋过海。少儿艺术誉满蓉城;这里拍摄过 自己作者参与编写的电影,有一批知名作家、诗人。既诞生过宋代文化交流使者宇文虚中,也哺育了象田 家英这样的现代名人。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