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生土长农民的感受,用农民的语言,记录村庄400年来的发展变化。于辛庄村党支部书记何文孝说,他们村8位文化水平较高的>村民自发成立了村志筹委会和编委会,从2007年开始,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村志共9编47章,10万余字,60余幅图片。
>说起当年编写村志的情况,70多岁的村民任殿明说,2007年春节,村里老少爷们聚了聚,说起过去的一些事,如二鬼子兜庄、还乡团砸锅、药王庙会、二七赶集、闹玩意唱小戏,以及一些民俗风情。这些事,大都听说过,或模模糊糊记得,但说不详细。有人提议把过去的事情搞清楚,详细记载下来,结果赢得大家一致赞同。
我从1971年到1986年一直担任村支书,见证了村子的巨大变化。村志的策划人和发起人任长明说,随着村庄合并和外出人口增多,村里知道过去历史的人越来越少。要让年轻人知道先辈生活的艰辛,让他们意识到现在的幸福,需要有一本好教材。
参与村志资料搜集和>编写的村民李志祥说,为了尽量搜集全过去的一些资料,他们访遍了村里的老人。能够编写村志,也得益于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朱永明说,以前吃饭只求温饱,现在是大白馍馍、肉菜常年吃;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还是土房子土屋,如今基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以前穿衣是新三年,旧三年,现在不仅是年轻人,连老年人穿着也讲究舒适美观。一句话,托了改革开放的福。
记者从《于辛庄村志》看到,从当地的民俗、节日、游戏、历史掌故、传统集会活动,到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路村村通、免缴皇粮等事件,村志均有详细记叙,堪称全村的百科全书。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