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通过落实专项开发资金,明确包抓部门责任,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 “一村一品”工程作开局良好。目前,全市104个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生产格局,60个省级示范村从事主导产业和产品生产的农户已占到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37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的26%。统计显示,来自“一村一品”的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4.3%。
该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发展,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制定了《商洛市“十一五”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市县两级成立了组织机构,市上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5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市县两级整合各项涉农资金725万元,支持“一村一品”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方面投入“一村一品”建设的资金已超过8000万元。洛南县整合烤烟、蚕桑、科技创新等五项涉农资金475万元,设立财政专户,由县政府统一安排用于“一村一品”建设。
此外 ,全市初步建立了起市级包扶样板村、县区包扶示范村、乡镇包扶推进村,市直部门参与包扶工作责任制。市直13个部和7县区主管领导包扶20个样板村,17个市直部门各自包扶一个示范村,有6个县区落实了示范村包扶部门责任,有4个县落实了推进村部门包扶责任。各包扶部门明确包扶领导及驻村指导员,进村入户开展调研,指导制定规划,争取资金物资投入。据统计,30个市直部门为包扶村投入物资及资金150多万元,有效支持了包扶村“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
通过“一村一品”建设,全市中药材、经济林果、畜禽养殖、烤烟、茶叶等产业实现产值近70亿元,这些区域特色产业为农民长期稳定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比上年增长15%,增幅创10年来新高。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