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综合资讯
订单玉米有点“甜”
时间:2013-07-30 00:19:40来源:作者:柯静
这几天,南皮县寨子镇东街村赵金影、王红霞夫妇俩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每天带领20多名社员,到地里掰玉米,掰完后带着鲜玉米苞装车,交售到山东乐陵的订单公司。按每株八毛钱的收购价算,每亩能产3000株,亩收益达2000多元。眼瞅着当天“出地”的玉米变成了现金,大伙儿心里乐开怀。
河北、山东以漳卫新河为界,界河的南滩基本属于山东的土地,由于历史原因,在南滩的山东耕地里面,却夹杂着一方300亩的河北耕地,属于寨子镇东街村。这块“飞地”,离村远,没有直通的道路,绕桥过河十几里路才可到达,所以耕种非常困难。且这300亩地涉及到全村400多户人家,人均耕地极少,时间长了,这里逐渐成为被撂荒的角落。
2011年11月,年仅40岁的王红霞从网上查询到,糯玉米以其口感好、营养丰富被人们冠以“黄金玉米”之名,这个重大发现让她萌发了致富的新思路。想法有了,该如何“落地”。王红霞将视线锁定在这片撂荒地上。于是她说服丈夫,夫妇俩逐户上门征求意见。
每亩给230元承包费,再增加200元多元的分红,眼前的实惠让乡亲们即刻动了心。赵金影、王红霞夫妇俩承包了这300亩地,成立了诗翔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那些农户也因撂荒地得福,成了合作社社员。
赢得了“人气”和“地气”,夫妇俩经过考察,从北京引进了优质糯玉米品种。“春茬3月下旬播种,7月下旬收获,每亩能收入2000多元;收获后播种夏玉米,10月下旬收获,每亩又有1000多元的收入,合起来每亩地4000块钱的收入简直让俺们大开眼界。关键俺们的糯玉米不愁销还不是托了订单的福,即产即销,俺们的钱挣得放心。”王红霞向记者介绍道,“此外,社员们在地里掰玉米,每亩地有80元工钱,平时打农药、除草之类的活,也都不闲着,一年光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就是一万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