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供销网首页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农民工网
乡村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互动 -> 人才服务 -> 人才资讯
固原市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的有益探索
时间:2015-12-23 10:31:27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

360截图20151126093705809.jpg

  地处黄土高原六盘山北麓清水河畔的固原市,是典型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也是宁夏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全市农业人口124.16万人,占总人口的80.7%,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仅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3%,并且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类型单一,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到总量的99.9%,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迫切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土专家”和“田秀才”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如何把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成为摆在全市人才工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固原市立足实际,积极争取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农牧厅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固原启动建设了宁夏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上升为全区的一项人才战略,作为促进固原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为民族贫困地区人才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一、瞄准产业布局,实施“一县一品、一县一策”

  彭阳县红河乡友联村历来就有种植辣椒的传统,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以来,该村被确定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点,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种植户辣椒种植、营销等技能的培训力度,帮助成立了辣椒产业合作社,有效提升了辣椒种植和营销水平,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辣椒专业村,产品因品质优良远销香港、广州等地市场,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

  这只是固原市瞄准产业布局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针对性培训的一个缩影。2013年底,固原市围绕各县区产业特点,研究制定了《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在“一县一品、一县一策”大框架下,提出了“55541”总体思路,决定以固原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组建5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紧紧围绕“六盘山”农产品和“固原劳务”品牌优势,重点打造原州区“冷凉蔬菜+马铃薯种薯繁育”、西吉县“马铃薯+西芹”、隆德县“冷凉蔬菜+中药材+花卉”、泾源县“苗木+肉牛”、彭阳县“菌草+辣椒”5个实训基地,着力实施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科技服务型和社会服务型5类人才培训计划,健全完善联动培训、培养开发、评价发现、经费保障4项机制,形成产业带上建基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农民田间建学校(基站),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全覆盖的整体布局,推动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截至目前,全市在产业相对集聚的企业、合作社、村(组)等先后建立供港蔬菜、花卉种植、肉牛养殖等培训基站30个和芹菜产业等田间学校142个。这种“一县一品、一县一策”的做法,让培训和产业深度融合,确保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有根基、扎得牢。

  二、贴近群众需求,突出“群众实用”和“企业适用”

  以往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之所以效果不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严重脱节。为了解决培训与需求“两张皮”的现象,固原市紧扣“实用”“适用”两大主题,把传统的“灌输式”培训和针对性强的“实操式”培训相结合,培训对象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操作技能,实现了从“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转变,有效解决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点单式”培训符合农民需求。“过完年我开始在六盘山工业园新坐标鞋服厂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元,中午下午按时下班,也不影响给孩子做饭。”隆德县张程乡的张海娟曾在内蒙古的工地上打小工,因孩子要到县城读书,2013年成为“陪读妈妈”。参加固原市隆德县农村实用人才“点单式”培训后,她选择了自己擅长的针线活,成为一名熟练车工,操持孩子挣钱养家两不误,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群众确实有需求,我们也年年搞培训,可培训如何更好地符合基层群众的需求一直是个难题。”固原市某培训学校的一位负责人说。为此,在开展每一期培训前,都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提前把培训对象的需求反馈上来,经过统计分析,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培训需求。

  “订单式”培训受到企业普遍欢迎。“我们紧缺啥人才,你们就帮忙培训啥人才,真是及时雨。”10多名装饰美工经培训上岗,把活干得很漂亮。乐得宁夏古雁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连连道谢。固原市原州区开展的企业“订单式”培训更注重企业的适用性。对辖区内中小企业和科技创业园企业的生产、用工和员工岗位技能提升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为企业量身制定员工技能培训计划,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近千名,缓解了企业各类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我们不仅学到了技能,还和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明年开春就去上班。”2013年12月26日,原州区彭堡镇惠德村职业技能培训现场,村民马哲孛高兴地说。学员马彦东已从事建筑行业10多年,现在是一名劳务经纪人。“安排的课程非常实用,老师讲解得很具体,能学到实实在在的技术。”马彦东说,40名学员已与固原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

  “百名专家进农户”“田间学校”“车间工厂”等培训载体,把培训资源送到了农民家门口。组织开展了“百名农业专家进农户”活动,对全市52个乡镇244家企业、园区、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进行“点对点”服务;选派678名科技特派员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服务活动;广泛推行“田间学校”“工厂车间”培训模式,开展服装设计、人造花加工、地毯加工、机械操作等培训5811人,并全部实现就业;举办各类“空中课堂”培训,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科技信息网等信息服务网络,向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快捷、适时的市场、技术信息服务,为农民学习提供了方便。

  三、体制机制,注重“制度破茧”和“保障激励”

  “唯有改变之前多头管理、多头培训,各自为政的老路,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体制机制作保障,才是建立壮大人才队伍的正解之路。”固原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健全机制、统筹资源放在重要位置。

  注重制度创新。基地建设以来,市、县分级成立了领导小组,健全了工作机构,整合职业技术学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广校等各类培训资源,分年度制定了工作要点和分工方案,对年内各部门(单位)承担的培训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制定了《固原市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施意见》,实行项目化管理,先后启动实施了马铃薯种薯培育人才高地建设、肉牛产业人才高地建设等58个人才项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加大了从农口事业站所、科研院所和大学毕业生中选派科技特派员力度。制定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价、评定管理暂行办法,健全了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激励管理机制。

  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制定了“六盘英才”奖励办法,每三年评奖一次,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一次性奖励10万元。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土地流转、技术支持、项目设立、资金投入等方面扶持力度,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230多个,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发放创业小额贷款4.94亿元,每年撬动和统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项目资金2千余万元,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

  积极借助外力。先后邀请新西兰梅西大学、中科院、辽宁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38名专家学者开展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常年与中科院旱寒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开展各类专项培训,有效带动1.7万户群众发展草畜、苗木花卉等产业。每年选派农村技术骨干、种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2000多人赴福建南安、山东寿光、陕西杨凌等地开展种养殖、机械操作、中药材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要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切实在‘实用’二字上下功夫,健全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使参训人员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5年从固原走出10万名‘土专家’‘田秀才’‘大能人’。”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傅兴国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重点。随着相关配套日益完善,人才环境越来越好,培训步伐不断加快,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得到大幅提高,在推动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发展征程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政府网中国工信部中国劳动保障部中国商务部中国发改委中国农业部中国工商总局中国一件事三农电商平台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卫计委中国乡村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