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互动 -> 市场信息 -> 商机
为养牛户传授技术、点拨窍门
时间:2010-08-25 00:00:00来源:作者:

为养牛户传授技术、点拨窍门
    来到临泉县长官镇,不由为这里的“生态养牛”成果所叹服。牛栏里,黄牛膘肥体壮;利用牛粪培育的蘑菇,如同盛开的花朵;用牛粪沤制生产的沼气,烧水、煮饭、照明又发电。 
村民自豪地说:咱们点灯不用油和电,做饭不用柴和炭,用的全是沼气!
  长官镇历来有养牛的传统,但真正实行“生态养牛”始于2004年。在此之前,农民养牛的效益很不均衡:会养的养得多、长得快,一年能挣十几万元;不会养的,养得少,上膘慢,甚至养成了“小老牛”。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形成规模效应,养牛大户王守红带头成立了“临泉长官黄牛协会”。协会办了一所科普学校,配备了电脑、录像机、VCD等教学设备,通过形象化教学,为养牛户传授技术、点拨窍门,让养牛户学了就会用、用了就见效益。原来,养牛户门前都有“三堆”:粪堆、草堆、垃圾堆。协会教会大家用牛粪和秸秆种植双孢菇、制沼气,用沼气照明、做饭、烧水洗澡,既消灭了门前“三堆”、提高了生活质量,又大大增加了收入。协会还组织会员把牛粪收集起来,晒干、打包,卖到全国各地,每公斤0.3元,供不应求。
  目前,长官黄牛协会已发展会员3679人,年养牛6万余头,协会探索出的“林-草-牧-沼-肥”生态养牛模式,获评“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和“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协会获评“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优秀农科协”、“安徽省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点”,会长王守红被评为“中国民间十大环保杰出人物”。长官镇“生态养牛”的经验经中央电视台报道后,全国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民到这里取经。现在,协会正投资建设生物有机肥厂和生物秸秆饲料厂(又称面包草厂),将全县的畜禽粪便和秸秆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再为农民增收作贡献。 去年12月,威远堡镇威远堡村张化龙、兴长建、曹贺以资金、技术、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兴建肉牛养殖场,并制定了共同经营、利益均享、公负盈亏的股份合作生产经营原则。兴长健投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本村的曹贺以自家卖断的10亩闲置旧厂房场地入股,作为养殖场地,张化龙则负责提供饲料、防疫等相关技术及日常的饲养管理。同时,他们还与长春皓月肉禽集团签订了每市斤3.85元的保护价回收合同。   

   据张化龙介绍,以合股生产经营的方式养牛,既降低了个人投资风险,同时,也为周围农民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张化龙等三人投资建立的肉牛养殖示范场存栏夏洛莱、西门塔尔等品种肉牛80多头,每年人均可收入1万多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政府网中国工信部中国劳动保障部中国商务部中国发改委中国农业部中国工商总局中国一件事三农电商平台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卫计委中国乡村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