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推广服务 -> 品牌推广
三论汾酒之一:以品牌换市场
时间:2010-03-11 17:12:49来源:作者:刘得

  作者按:汾酒曾经是国内的大哥大,但因为历史原因,逐渐的被茅台五粮液超越。经过了阵痛之后,汾酒正在理清思路,逐渐回归。这一过程,刘万里认为是咨询行业都应该思考的大事。遂撰此系列文章供同行参阅,敬请指教。 第一论:以品牌换市场为什么不能长久? 08年以前,汾酒试图走五粮液的道路,通过OEM“群狼战术”做大汾酒市场,以空间换时间,以速度换效率,希望“合纵”“连横”,先回归“大”,再回归“强”!从2006年和2007年的销售数据来看,这条道路还是有效果的,毕竟从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对于管理层来讲,在市场上有了新的资本和竞争筹码比什么都重要! 08年以前汾酒的运营战略,可以理解为 “以品牌换市场”模式:通过品牌输出,实现市场的最大化。这样的模式,正如我们前两年看到的,确实能迅速的放大市场,实现销售与利润的双提升。但这这个模式能否转换为汾酒持久的盈利模式,值得探讨。刘万里个人认为,“以品牌换市场”只能是短期行为,不能长久,为什么? 汾酒执行的“以品牌换市场”与五粮液所崇尚的单纯的“OEM”完全不同,五粮液的OEM做大了整个五粮液集团,但并没有牺牲“五粮液”这个品牌,但汾酒的战略,却是以牺牲“汾酒”品牌为代价的。 大家知道,汾酒不同于中国市场上所有的白酒,其天生就是品类与品牌合二为一的概念。汾酒即是品类,代表了一种白酒工艺,可谓“清香的鼻祖”,所以可以生产出很多“汾酒产品”,例如“国藏汾酒”、“神井汾酒”、“中华汾酒”、“晶质老白汾酒”、“杏花村汾酒”等等;同时汾酒又是品牌,代表了从古到今深厚的中国白酒文化,特别是第一代白酒大王的身份和第一次国宴用酒的历史地位,以及“中国名酒”等品牌胎记让“汾酒”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品牌资产,也正因为如此,汾酒过去执行的“买断经营”才能轻松的放大执行,就在于“汾酒”的品牌效应。 正因为汾酒即是标志一个品类的品牌,又是代表一个品牌的品类,对汾酒的品牌管理就要特别小心,不然后果就十分严重。汾酒过去执行的“以品牌换市场”战略,从本质上就是牺牲“汾酒”品牌,最终将伤害整个汾酒集团的利益。 以品牌换市场,模糊了汾酒的产品属性以品牌换市场,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贴牌”,必然赋予汾酒更多的概念。比如通过材质定义产品,有“青花瓷汾酒”、“双瓷特制老白汾酒”、“木雕盒中华汾酒”等;还有通过星级来定义产品,例如“五星中华老白汾酒”;以及通过副品牌来定义产品,例如“神井汾酒”、“杏花村汾酒”、“祥和汾酒”等等。如此众多的产品概念和产品命名,即看不到清晰的档次和明确的区隔意义,更模糊了汾酒作为“清香鼻祖”的产品属性,汾酒的产品属性越来越飘离最原始的产品定义,汾酒越来越不像汾酒。 以品牌换市场,稀释了汾酒的品牌价值以品牌换市场,最大的灵活性在于终端价格,各个市场都可以从不同价位层定义汾酒。但价格是价值的标杆,消费者对品牌认知最基本的起点就在于价格。有什么样的价格,就有什么样的价值。如果说汾酒在1993年降价导致了第一次品牌价值稀释,那么执行 “以品牌换市场”将从更严重的稀释汾酒的品牌价值。汾酒的价格区间跨度越大,汾酒的价值就稀释的越快。更危险的是,宣传各自为政,对汾酒缺乏清晰的品牌规划和品牌定位,对于品牌核心价值以及品牌主张没有整合,资源极其分散,没办法建立稳定而持久的品牌形象,这又加速了汾酒品牌价值的稀释。 以品牌换市场,导致了消费者的认知混乱从全国市场调研的数据来看,为什么汾酒造假案例常常发生?除了监管的原因之外,最本质的在于消费者缺乏对汾酒清晰的产品和品牌认知,消费者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认识来识别真正的汾酒,对汾酒的混乱认知为造假分子提供了造假的空子。对于市场而言,认知就是事实,现在市场上不同价位、不同包装和不同广告宣传的汾酒多如牛毛,消费者根本没办法形成清晰统一的品牌和产品认知。从一定意义上讲,汾酒所有的广告和推广都是浪费,推广的力度越大,消费者的记忆就越混乱。 以品牌换市场,只有品类,没有品牌从市场和消费认知来看,汾酒的品类意义明显要高于汾酒的品牌意义,汾酒品类与品牌之间稳定的关系已经被破坏。对消费者而言,汾酒更像是一个被众多白酒经销商共同做起来的一个“新新”品类,这个品类有很多款不同价格、不同包装的产品,但没有一个可以与五粮液或者茅台相抗衡的品牌。现在汾酒集团把希望寄托在“国藏汾酒”上,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因为“汾酒”正在逐渐的被大面积的品类化,而消费者对这个品类的价值认知也越来越模糊,同时“汾酒”品牌价值被稀释的越来越严重,企业的资源又相当分散,要想重塑汾酒高端形象比想象的要难。以品牌换市场,最终结果就是汾酒无品牌。 因此,品类与品牌,一旦建立稳定的关系,千万不要尝试去改变它。无论浓香型的五粮液或者泸州老窖,酱香型的茅台,还是清香型的汾酒,他们都是独特品类的代表品牌,品牌与品类之间都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关系。如果2002年五粮液推出了“酱香”产品,五粮液其实就改变了品类属性,必然造成消费者的认知混乱,五粮液它就不是五粮液,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茅台也想尝试走浓香型多元化的道路,也试图挑战茅台的品类属性,此路相当危险,笔者提醒,千万小心!  08年以前,对于汾酒而言,采用“以品牌换市场”的战略来解决当时的问题,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但在当下中国的白酒市场,希冀把“游击战”发展成为长期竞争战略是不可能的,已有五粮液的前车之鉴。 汾酒要想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回归“汾老大”的地位,就必然放弃“以品牌换市场”的运作思路,重新思考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从战略高度理顺企业内部的品牌结构,对旗下的产品和产品线进行深度梳理,理清品牌和品类的关系,抓住白酒消费升级的绝好机会,对“汾酒”进行重定位和高度整合,找回那本属于汾酒的荣耀!很幸运的是,从08年开始,汾酒进行了很大的战略调整,这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希望。请三论汾酒之二:清香能否救世?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