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才被执法人员判定为禁用的原料,转眼间就被企业工作人员倒进加工机器,当着执法人员的面就变成了一床床的“黑心”棉胎。8月18日,省质监局稽查局、省纤维检验局、市质监局城关分局执法人员对青白石乡上坪村两家絮棉制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发现两家企业均涉嫌生产加工“黑心棉”,当天共查获各类“问题”棉被135床,棉胎515床。
从8月18日起至8月21日,城关质监局对辖区内生产加工絮制品的企业进行一次专项整治,打击用不符合国家《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标准的填充物作絮棉制品的违法行为。
昨日,记者冒雨随同执法人员来到位于青白石上坪村168号的某物资有限公司,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絮棉制品加工企业,各种加工设备一应俱全。加工车间的一角堆放着大量已加工好的棉胎和棉被,足有几百床。絮棉制品加工原料也有几大包。省纤检局执法人员现场拆开棉胎检验后发现,产品中都超标准添加短纤维材料,均涉嫌质量问题。
随后,执法人员对墙角五大包用红色编织袋分装的原料进行了检查。记者也随手抓了一把原料放在鼻间一闻,有明显氯气味。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原料明显存在异味,属禁用原料,可以肯定的是用这样的原料生产的棉胎、棉被就是“黑心棉”。经检查,标注着“陆空棉被”包装袋内的棉被全部存在质量问题。
经查,该加工企业还未办理营业执照就已开始加工絮棉制品。但面对执法人员的检查,该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一再解释,厂子是今年7月份刚刚建好的,目前还未正式投产,这些原料都是为了调试机器用的。然而就在执法人员检查过程中,该加工企业又启动机器进行絮棉制品加工,原来堆放在墙角的五大包“问题”原料全部被倒进机器,一会儿全部变成一床床的“黑心棉”。
随后,在附近另一家名为床上用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执法人员查获同样存在质量问题的棉胎70余床。
据省纤维检验局负责人介绍,当日检查的2家棉织品加工企业加工的部分产品存在涉嫌使用非法禁用原料,以及将废旧棉料经过回收漂白后加工成纤维状的产品,再进一步加工成棉材料。
当天,执法人员对查获的非法使用禁用原料、超标准添加短纤维材料生产的“问题”棉胎、棉被进行了抽样,并对生产好的650余床棉织品进行就地封存,以待进一步调查处理。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