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黑龙江,大地依然银装素裹,可在讷河市学田镇向阳村大棚种植户杜宝发的草莓大棚里却温暖如春。还没进大棚,草莓的甜香就扑鼻而来。红艳艳的果实颗颗饱满,好像夺目的红宝石。3月18日,我们跟随讷河市电业局的巡线员李志军、刘连军一起巡视线路,碰见了正在采摘草莓的老杜两口子。
俺家大棚能平安越冬,多亏了电业局的帮忙。要不这八栋大棚的草莓就全泡汤喽!杜宝发媳妇向我们说道。
大棚里,自动恒温加热器正在工作,杜宝发指着它说:今春雪大天儿冷,全靠它来控制温度呢。平时真是没少给供电所的师傅添麻烦!
2011年秋天,杜宝发在自家不足一亩地的园子里扣起了200多平方米的塑料大棚栽种草莓。从那时起,他起早贪黑,精心侍弄,第一年便获得了1000多元的纯收入。尝到甜头的杜宝发一心想着扩大规模。但自家院子空间有限,承包的土地又都离供电线路太远,要想投入自动化设备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无奈之下他找到讷河市电业局寻求帮助。
讷河市电业局了解情况后积极筹措,支持农户致富,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了当地的负荷需求,借助新一轮农网改造的有利时机,帮助当地大棚种植户统筹安排了电网布局。
有了电,老杜终于可以大展拳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的大棚由一栋扩大到八栋,由原来的单一种植草莓变为草莓与豆角间种。草莓歇季时,豆角开始上市,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收入。现在,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在他的带动和引导下,向阳村又有20户农民建起了自己的温室大棚。
去年冬季气温低,降雪频繁,给大棚种植户带来了很大困扰。针对这种情况,讷河市电业局及早动手,精心安排,贴心服务,加大了大棚供电设备的巡视力度,及时帮助农户们排除了安全隐患。
向阳村现在一共有120多栋大棚,平均每户一栋,每栋都是一亩左右,一个棚一年纯收入两三万块钱。大棚照明、灌溉都少不了用电,今年的草莓产量能这么好,供电企业的功劳最大!学田镇蔬菜合作社社长赵全红一边指导农户生产,一边对李志军二人竖起了大拇指。
看着乡亲们都致富了,我们就没白忙活。还是老规矩,有事打我电话!李志军欣慰地说。
眼看就要开始春耕了,李志军二人继续踏上了巡线的路。他们身后,大棚里草莓正红。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