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开始,国家接二连三的推出各种汽车振兴计划为中国车市注入了更多活力,可是汽车销量节节攀升的同时,相关的投诉事件也接踵而来,其中紧凑型车、中级车成投诉热点,消费者对车辆的质量及商家服务都有很大不满。 合资品牌占投诉六成 从今年上半年投诉比例构成来看,合资品牌占到了投诉总量的近六成,凸显合资品牌不仅仅是在市场销量上霸气冲天,投诉同样不让须眉。另一方面,在所有投诉事件中,涉及到自主品牌车型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38%,这一比例相对其销量来说显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也反映出国产品牌的质量仍然有很高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一些内饰用料的选材方面,以及车辆驾乘舒适感方面,更是频频遭到消费者的投诉。 12万元以内车型投诉占大头 紧凑车型在各车型投诉量中名列第一,占据投诉总量的53%,投诉热点普遍集中在紧凑车型部分品牌车型变速箱渗油、异响、烧机油等方面。 小型车的投诉同比去年略有下降,微型车投诉降幅明显,这表明,车主的投诉也日趋理性,对于价格几万元的微型车的期望值有所降低。而小型车中大多属于各厂商打造的精品小车,其品质反而要比紧凑车型来的要好;中级车的投诉则占整体投诉的18.5%,位居投诉榜第二名。 另一方面,售价在8万-12万元之间的车型占投诉总量的34%,是投诉最为集中的一个价格区间,与之相对应的是,价格在25万元以上的车型投诉仅占4%。值得关注的是,12万元以下车型投诉比例占总投诉量的65%,而这一价格区间正是普通工薪消费群体的消费重心。 消费者不满质量也不满服务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很多消费者即不满意车辆的质量,对于4S店及厂家服务也同样不满,这个比例达到四分之三。 在涉及到的质量类投诉中,主要焦点集中在车辆的变速箱、轮胎、发动机等方面。而在服务类投诉中,消费者主要反映了服务态度差、维修技术水平低、收费不合理、欺诈销售以及零部件等待时间过长等。其中,大部分服务投诉都是由于车主对4S店员工处理车辆故障的技术水平、解释沟通不满而引起的,因此迫切希望各大汽车厂商能够规范4S店的操作流程,指引4S店服务人员严格按照服务指南向车主提供服务,努力提升车主对4S店的信任度。 上半年两大维权焦点 “鼓包”轮胎持续扩散 3月,我国质检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指出,有关轮胎产品质量造成的事故和投诉呈不断增加现象。5月,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对这一信息进行披露,轮胎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轮胎出现“鼓包”和侧面裂纹现象,同时点名批评了两家投诉比例最高的轮胎生产企业。对于质检总局的批评及消费者的投诉,轮胎生产厂家纷纷发表声明,声称自身品牌在产品质量方面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检测标准,轮胎所出现的故障属消费者驾驶不当造成。6月下旬,已经有地区的质监局开始对轮胎“鼓包门”事件着手调查。 新车热销,车主无车可提 在上半年的投诉中,有接近10%的投诉都是针对下了订单却无车可提的售前投诉,而这主要集中在1.6L排量的车型,比如说朗逸、宝来、骊威、明锐等。消费者刘先生在2009年3月与汽车销售公司签订购车合同,双方约定6-8周内提车,但2个月过去了,汽车销售公司依然无法确定刘先生何时可以提车。而刘先生的投诉刊登后,更是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共鸣,纷纷谴责4S店的不诚信行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