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提速降费的号召,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不限量套餐,有全国不限流量也有定向不限流量。但是这些不限量套餐无一例外,都是有潜规则的。流量使用达到一定阈值之后,便会限速限到你怀疑人生。
据用户反映,限速后有的微信半天登不上去,有的甚至正常工作也受到影响。
面对用户的吐槽,运营商也有苦水。带宽资源有限,你一个人占用太多,影响他人上网。问题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既然运营商现行技术与商业模式不支持真正意义上的不限量套餐,就不应该拿不限量招揽用户,等用户上了套再重新定义不限量。
运营商又说了,限速之后你也能用啊,所以理论上还是不限量。但是连微信都登不上去的能用,已经不叫能用了。有些套餐可以通过购买流量加油包恢复正常上网速度,这一选项更是赤裸裸打不限量套餐的脸。
这就好比,一家饭馆门口招牌宣传若干元管饱,但是顾客进去之后却发现,吃了两个馒头之后就只能喝凉水。以前用户也忍受过2G上网的龟速,但在4G时代把用户的网速降至2G时代,就不能叫不限量。
运营商在宣传中明显存在误导用户的意图。广告上大字写着不限量、任性用、想看就看,限速方案却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生怕被发现。在线下营业厅,工作人员在宣传不限量套餐时,大多不会提及限速规定。
在针对特定APP的定向免流量套餐里边,同样有陷阱,比如APP内图片、文字、视频内插播广告、弹幕等,都不在专属流量使用范围。难道用户就那么热爱广告,自己花钱买流量也要看广告?只能说这是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给用户挖的坑。
所谓的不限量、任性用,实质就是虚假宣传、误导用户。运营商与其推出名不副实的不限量套餐,不如明明白白写清楚多少钱多少流量。提速降费的本意应该是让用户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而不是处处提防有没有潜规则、霸王条款。
李克强总理说:提速降费不仅可以直接让利百姓,更可以加快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可以说是一手托两家。运营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限量套餐的文字游戏,与国家提速降费的精神不符,更体现不出这些国字头大企业应有的责任担当。
4G已经普及,5G正在前方。流量套餐非小事,关乎着经济社会的升级进步,关乎着数字中国的建设。运营商不能够只打自己的小算盘,却看不到国家、社会层面的大棋局。
链接+
手机流量不限套餐遭吐槽:不限量字很大,限速很难找
三大运营商推出不限量套餐以来,流量使用达到一定阈值后会被限速的规定并不为人熟知,遭到用户纷纷诟病。
近日,多名用户向澎湃质量报告栏目投诉平台反映,在使用不限量套餐过程中被运营商短信通知降速,有的微信半天登不上去,有的甚至正常工作也受到影响。尽管部分套餐可以通过购买流量加油包恢复正常上网速度,用户仍表示受到了欺骗,原因是办理套餐时,运营商重点宣传的都是流量不限量可以随意使用,却极少提及限速规定。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各地运营商网上营业厅大多置顶宣传不限量套餐,只有点进商品详情页,才能看到用灰体或小字标识的限速方案。
此外,为推广多款不限量套餐,三大运营商常常会在套餐使用前期通过赠送话费降低月费,并着重宣传优惠后的价格,其后套餐越用越贵。
分析人士指出,运营商应对此调整推广策略,把不限速的流量说清楚。
值得用户关注的还有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的APP专属流量免费服务。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免费专属流量事实上包含多项除外规则,部分APP上的操作和服务无法使用,只能支付额外的流量费。
不限量随处可见,限速规定要找小字注释
海南海口的一名用户反映称,她购买的是中国移动98元家庭不限量套餐。自己平时喜欢玩抖音、微博和微信,因为考虑套餐不限量也曾开热点给朋友使用,每个月中下旬就会用完20G。20G用满后,网速曾降到连微信也难以登陆,最多发发文字,浏览图片也变得异常困难,在咨询客服、重新购买15元3G国内流量加速包后才恢复正常。
另一名来自江苏的用户称,他办理的中国电信99元不限量套餐同样在20G后限速,在运营商发来短信时才注意到该规定,我平时就看电视剧和全民K歌,但问题在于这款产品不能称为不限量。
针对网友反映的限速问题,记者查阅了多地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网上营业厅网页,发现营业厅首页大多对不限量套餐进行置顶宣传,宣传语包括流量不限量不限流量不羡仙不限量共享等,却几乎找不到任何有关限速的提示。
点击进入某个产品页面,大部分情况下,不限量的字眼随处可见,而降速的提示一般靠后,用不明显的小字或灰体注明。
比如,中国电信某地官网天翼全国不限量套餐详情页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仍是加粗体的宣传语直播想看就看,流量任性用。位置靠后的资费表中,全国流量一栏只注明了不限量。而限速的规定,只有仔细查看,才能在下方的小字注释中找到。注释称,99元-999元不同档位的套餐有20-80G不同的降速阈值,当月国内手机上网流量累积达到对应阈值后,上网速率降至1Mbps,次月恢复。
中国移动某地的任我用88元全国不限量套餐说明则更复杂,分布于不同界面。详情页显示,套餐内流量只有2G、另外赠送12个月8G国内流量,套外流量却强调国内流量不限量任意用。
只有点击进入另一处资费标准界面,资费规则的最后一条才解释称:套外流量将降低上网速度。规则称,如果此时办理9元3G国内流量加油包,即可恢复上网速度。
至于总使用流量达到100G后的降速规定,则在温馨提示界面才能找到网速会降至128Kbps以下。
中国联通各地网厅的首页界面也同样较难找到有关限速的规定。不过,相较而言,点击进入大、小冰神卡不限量套餐,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限速说明,并统一使用了加粗字体。
对于线下营业厅的不限量套餐推广,多名用户也反映,办理时工作人员都宣传不限量随意用,对于限速规定大多不会提及。而办理套餐成功后收到的短信提醒内容过长,其中的限速提醒也往往容易被用户所忽视。
业内人士:限速无错,错在推广方式
事实上,对不限量套餐进行超额限制早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
据人民邮电报报道,超额限制设计的考虑,是保障大多数用户能公平合理地使用移动网络。2007年,当时苹果手机在美国迅速风靡,用户的移动上网需求被大大激发,美国电信运营商曾开启不限量套餐计划,但由于没有任何限制,用户体验显著下滑,最终运营商停止发展不受任何限制的套餐。
有技术专家称,由于移动网络共享基站的总带宽有限,如果很多用户同时持续高速占用着移动网络,那么就可能造成网络拥塞。依据先来先上原则,后面要上网的用户就上不去网络,需要排队等待。同时,已经在网的其他用户的上网速度也会变成龟速,体验感变差。因此,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不限量套餐,都是阶梯式设计首先满足绝大多数用户使用量范围内承诺的最高网速,到达限速限额之后,网速便会下降。
不过,尽管如此,长年关注国内通信业发展、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刘启诚表示,无法认同国内运营商目前的推广手段。
(运营商应该)把不限速的流量说清楚,最好讲清楚10个G能干什么,能达到什么,而不是单纯强调不限量,把限速的信息弱化提示,用小字标识或者随意跟你提一句。刘启诚说。
刘启诚举例称,2G时代的上网速率只能达到9.6Kb,3G时代能达到1-2Mb,而如今的4G时代,理想情况可以达到5-10Mb,一般也能达到2-4Mb。因此,一旦达到限额被限速,用户的体验必然会明显变差,更不用说在用户预期无限被提高的情况下。
月费越用越贵,APP免流量诸多限制
除了限速规定难找,澎湃新闻梳理发现,运营商推出的部分不限量套餐因前期提供大量优惠价格,也会让用户感到越用越贵。
例如,中国移动某地推出优惠价为68元的不限量套餐,其原价为128元,新用户充值后月费降幅最高达60元,12个月后降幅达30元,24个月后恢复原价。
中国电信某地推出的多项不限量套餐也存在类似情况。其中,磅礴卡超值版月费为46元,前12个月每月都会赠送25元话费,将月费降低至21元,一年后恢复原价。
与之相比,中国联通各地的不限量套餐则没有采取上述长期优惠的方式。其大、小冰神卡套餐目前分别采用预存99元送100元话费、预存49元送50元话费的方式,一次性到账。
长期关注互联网、通信的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一次性优惠的方式既给了新入网用户以优惠,又避免形成套餐越用越贵的情况,最理想的做法是,从用户进门开始,就经营一个用户,让用户感受到越来越便宜的资费、越来越优质的服务,而不是用高优惠政策将用户吸引过来,然后就不管,任其流失。
除了越来越贵的月费,澎湃新闻还发现,在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免流量套餐中,其专属流量也并非适用于所有操作。
比如,中国移动推出的任我看视频流量包宣传可以在咪咕视频、腾讯视频等多家视频APP上专属定向使用,但这些定向流量的使用范围仍有限制APP内图片、文字、视频内插播广告、弹幕、第三方广告等在线观看/下载/缓存产生的流量,不在专属流量使用范围内,即需要用户为此支付额外的流量费。
中国联通和腾讯合作推出的腾讯王卡(包括大王卡、地王卡、天王卡不同档位)也存在类似规定,尽管宣称超100款应用免流量告别Wifi,想用就用,位于介绍页底部的专属流量说明显示,APP上第三方提供的网页、视频等服务,例如手机新闻网、搜狗、百度、爱奇艺视频、携程、京东等非腾讯业务都无法使用专属流量。除此之外,多款直播APP的免流范围仅限观看直播、播放视频,而使用手机直播、上传视频、直播内文字和图片的加载、点播视频则不在专属流量范围内。
对此,有网友表示,因为没有注意到有关提醒,办了某APP定向流量卡后,话费不降反增,咨询后才发现上述规则。
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今年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曾称,定向流量的宣传仍比较模糊,主要看APP和基础厂商如何洽谈,却不会将合同公示给用户,也没有公示的统一标准。(澎湃新闻)
评论 |
|